手工粘豆包教案,中班面粉变面团教案及反思

手工粘豆包教案?
准备食材:红小豆馅180克、糯米粉150克、大黄米面100克、普通面粉10克、糖20克、酵母3克、温水适量。
步骤一:将红小豆早一点浸泡至少十二小时以上,加入没过小豆的清水用高压锅煮熟,然后趁热加入适量白糖,用勺子碾压成小豆馅,不需要太细腻,甜度根据个人口味调配。
步骤二:取约30克左右的红豆馅揉成圆球状备用,也有用芸豆粒煮熟当馅料的,做法和红豆馅一样。黄米面、糯米粉和普通面粉混合均匀,注意黄米面是用大黄米打磨的,口感发黏,并非小米哦。
步骤三:将酵母与适量温水混合搅拌均匀,使酵母溶解于水中彻底乳化。马上将酵母水倒入粉类食材中,再加入适量温水搅拌均匀,揉成不粘手的软面团状静置约一小时醒发。
步骤四:将醒发好的面团重新揉匀,用手攥成拳头来按压面团,再将面团移至操作台搓成长条,分成均匀的六个小剂子。
步骤五:取一个面剂子放到手心按压成饼状,在中间放红豆馅。用虎口慢慢向上收拢包住馅料,就和包汤圆一个道理。
步骤六:再将表面整理光滑,其余面团也根据上面步骤操作完成。包好后依次排放蒸笼内,放到烧开水的蒸锅中蒸10-12分钟。
步骤七:取出蒸好的粘豆包晾至不烫手后取出食用,成品又软又黏。
中班面粉变面团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面粉的特性。
2、初步学会和面,能将干面粉变成面团。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面粉、水、盘子、勺子、水杯,太干、太稀、水分适中的面团各一团,各自不同的面点模具。
活动过程:
一、利用各自不同的感官感知面粉。
引导语:(出示面粉)咦,这是什么呀?我们一起来看看、摸摸,猜猜这是什么。
1、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吹一吹的方法感知面粉的特点。
2、集体交流,了解面粉的特性。
小结:面粉是白色的、粉状的、轻的。
二、看教师示范干面粉变面团的方式,重点观察水和面粉的比例。
1、讨论制作面团的方式。
引导语:面粉 做什么呢?(面包、馒头等)做面包、馒头前要先把干面粉变成什么呢?(面团)怎样把干面粉变成面团呢?(加水)
2、出示三份和好的面团(太干、太稀、水分适中的面团各一团),让幼儿猜测哪份面团做出来的面食好吃。
3、鼓励幼儿猜想:一勺面粉需倒多少水才可以和好面团呢?
4、教师现场试验,找寻出适合的水和面粉的比例,如一勺面粉加一杯水等。
三、尝试和面,探索干面粉变面团的方式。
1、提出操作要求:(1)将面粉倒入盘中,用手指挖成井状,在“井”中慢慢倒入水,一定要根据比例操作。(2)要及时揉捏面团。(3)和好的面团要既能成团,又不粘手。(4)保持桌面、身上的整洁。
2、幼儿操作,教师详细指导。
3、经验交流。
4、制作小点心,感受成功的乐趣。
中班课程爸爸的表情课后反思?
爸爸的表情课后反思 操作建议:
1、先用勺子从磁砂的盒子里取出磁砂若干,放倒爸爸的眉毛和胡须的地方,然后用U型磁铁在图片下方进行尝试和操作。
2、将看到的不一样的爸爸的表情用笔画下来进行记录。
3、尝试不一样的形式操作,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记录和发现。 详细指导建议:: 1、这是一个玩磁铁系列活动中的一个,活动一定要在幼儿在初步了解磁铁特性的上进行,这样有助于幼儿针对磁铁了解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可以开展1、探索磁铁同级相吸的活动。2、探索磁铁能与什么东西相吸等等。 2、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所需的材料,清楚他们的名称,并学会简单的操作方式和流程。 3、详细指导幼儿将不一样的表情进行及时的记录。
4、鼓励幼儿尝试各种的操作,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共享。
盐的由来大班教案?
为了让大班的孩子认识盐的颜色、形状、味道等,初步了解盐,提供了盐的科学活动教案给老师们借鉴!
活动目标:
1、乐于实验,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多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活动准备:
1.大小芋头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相关死海的故事。死海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引导,激发幼儿的探索想法:
1、师:这是一块土豆,假设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
幼:沉下去
师:既然如此那,你们有哪些办法可是为了让它不沉下去,浮在水面上吗?
幼儿讨论,说各自的办法。
2、教师演示实验。
出示两只杯子,一杯装满自来水,一杯装满盐水。
师:我把芋头放在两个杯子里,小朋友观察下会不会有明显不同的事情出现呢?
自来水杯里的芋头沉了下去,盐水杯里的芋头浮了起来。
师:小朋友,你们清楚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芋头会浮起来吗?
幼儿摇头。
二.小组合作,操作实验:盐能使芋头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盐,糖还有味精,这三种东西有一种可以使芋头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小组合作来做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还有味精分别舀进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他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芋头块,看看有哪些有趣的情况会出现呢?然后把你观察到的情况用喜欢的图画或者符号纪录在这张表格上。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就算纠偏。
3、汇总
师:刚才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让幼儿抒发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得出来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芋头块浮起来;唯有盐溶解在水中让芋头块浮起来了。
师:你们清楚为什么盐能让芋头浮起来吗?
师生共同小结:唯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芋头才可以浮起来,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经验拓展:死海的故事
相关“死海”的讲解。
师:刚才我们从实验中清楚: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多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请各位考生一起来看这幅画:这是大海,我们都清楚海水里有盐,假设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而这片海名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你们清楚死海有哪些神奇的地方吗?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可以让你漂浮在海面上,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幼儿各自抒发看法。
师小结:死海里有很很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很大,故此,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