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独有会计科目的特点,构成会计报表基本单位是什么

事业单位独有会计科目标特点?
一、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相关的会计信息
2.会计核算大多数情况下采取收付达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采取权责出现制。收入大多数情况下在实质上收到款项时确认,支出大多数情况下在实质上支付时确认
3.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大类,而企业会计要素涵盖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类
4.事业单位的各项财产物资需要根据获取或购建时的实质上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不可以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二、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要素
1、资产类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存货、长时间投资、待处置资产损溢
2、负债类
短时间借款、应缴税费、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
3、净资产类
事业基金、 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时间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4、收入类
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
5、支出类
财政补助支出、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其他支出
构成会计报表基本单位是?
一、会计报表构成的基本单位是会计要素。
二、会计要素是指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详细化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更是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会计要素定义是不是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会计实践质量的高低。三、我们国内《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涵盖: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收入、成本和费用、利润六个方面。四、这当中,资产、负债和全部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资产是资金的占用形态,负债和全部者权益是与资产相对应的获取途径,他们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也称为利润表要素。收入是经济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经济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即形成经济活动的利润,利润是资金运用的成果,它们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这当中基本的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六大会计要素能变动反映经营成果的有哪哪些?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Revenue) 收入是指企业在平日活动中形成的、可能会造成全部者权益增多的、和刚才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费用(Expense) 费用是指企业在平日活动中出现的、可能会造成全部者权益减少的、与向全部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利润(Profit)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这个时间段的经营成果。利润涵盖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Gain)或损失(Loss)是指需要计入当期损益、可能会造成全部者权益出现增减变化的、和刚才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全部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 就可以计原理或基础工作规范来说,各种单位基本一样,但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事业活动采取的是收付达到制而不是权责出现制,由此致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设置及其定义与企业单位带来一定区别。行政事业单位为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类似企业的利润表)设置了五项会计要素,涵盖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在会计要素的定义上,以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为例子,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涵盖各自不同的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担负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者劳务偿付的债务,涵盖借入款项、应付款项、应缴款项等;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涵盖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获取的非偿还性资金,涵盖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出现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还有用于基本建设项目开支,涵盖拨出经费、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