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COP值是怎样计算的,制冷系统cop值范围

空调COP值是什么样计算的?
不考虑辅助电加热器情况下空调的实测制冷/热量除以实测消耗功率得到的就是EER或者是cop。
假设计算理论数值,可以用空调铭牌上标称的冷/热量直接除以名义消耗功率。
其计算公式为 :εs=Q0/Ne=Q0/N0·ηs=ε0·ηs 。
Q0:制冷系统需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N0:制冷压缩机的理论功率
Ne:轴功率
ε0:是理论制冷系数(制热系数)
ηs:是总效率(绝热效率)
制冷机cop值的范围是什么?
COP是工业系统中采取的能效比,即制冷量与压缩机输入功率的比值。
因为在工业制冷系统中,不一样的产品所安装的辅助设备(如水泵等)没办法进行有效对比,故此,只取压缩机的输入功率。
COP的值,不全是大于1的,要看你的制冷机组用途。
冷库用,或速冻用的制冷机组,cop值就可以小于1(要看你的使用温度)。
COP值在ARI标准中,有关冬夏季循环效率提出了以下定义; 在冬季供热时,制热量(W)与输入功率(W)的比率定义为热泵的循环性能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W/W); 在夏季制冷时,制冷量(W或Btu/h)与输入功率(W)的比率定义为热泵的能效比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n, W/W 或Btu/W.h); 为不导致歧义,我们将冬季热泵循环性能系数和夏季热泵的能效比表达形式均采取COP(能效比)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εs=Q0/Ne=Q0/N0·ηs=ε0·ηs ; Q0:制冷系统需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N0:制冷压缩机的理论功率; Ne:轴功率; ε0:是理论制冷系数(制热系数); ηs:是总效率(绝热效率); COP值(制冷效率)实质上就是热泵系统所能达到的制冷量(制热量)和输入功率的比值,在一样的工况下,其比值越大说明这个热泵系统的效率越高越节能;因为这个原因在作制冷系统COP值比较以前,第一要确定各个热泵系统是不是在一样的工况之下,然后再进行计算比较; 影响机组的COP的原因有以下几点:a、压缩机的性能系数b、热泵机组的系统匹配性:(这里说的系统匹配是指: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机构和自控系统的匹配性能。
)。水泵能效比计算公式?
热泵的能效比cop=制热量/输入功率制热量的计算可以由1.163*Δt(热水温差)*热水流量得出
供热系数计算公式?
工质想热源放热q1,从冷源吸热q2,热源T1,冷源T2
供热系数=q1/(q1-q2)=T1/(T1-T2)
供热系数=制冷系数+1,因为这个原因供热系数永远大于1,而制冷系数可以大于、等于、小于1,大多数情况下情况下也大于1.像大多数情况下市场空调的制冷系数都在2.5~5左右,它反映了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的比值,其实就是常说的cop.
制冷效率计算公式?
制冷系数ε=q/w,这当中,q为制冷所消耗的功,w为理论功耗,q=cΔT,w=q放-q吸,而且,制冷系数是可以大于1的,因为实质上的制冷系统中有一个与外界大气相通的热交换过程(既压缩气体后会向外界释放能量,再用释放后的气体制冷),在与大气进行热交换后面移去部分因压缩导致的温升热再进行膨胀制冷,这时温度就可以更低,制冷系数便大于1。
总热量QT Kcal/h QT=QS+QT .
2.空气冷却:QT=0.24*∝*L*(h1-h2) .
3.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L*(T1-T2) .
4.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L*(W1-W2) .
5.冷冻水量V1 L/s V1= Q1/(4.187△T1) .
6.冷却水量V2 L/s V2=Q2/(4.187△T2)=(3.516+KW/TR)TR .
7.这当中Q2=Q1+N=TR*3.516+KW/TR*TR=(3.516+KW/TR)*TR .
8.制冷效率 —EER=制冷能力(Mbtu/h)/耗电量(KW) .
9.COP=制冷能力(KW)/耗电量(KW).
(1)1千瓦=860千卡/小时。
(2)制冷量以千瓦为单位,耗电量也以千瓦为单位。
(3)制冷量不等于耗电功率,前者大于后者,其倍数决计划于能效比。
(4)能效比=制冷量/制冷运行所消耗的电功率
(5)能效比越高,耗电量越小。
(6)不要把制冷量与耗电功率相混,真正计算用电多少的是耗电功率
制冷系数公式中的温度是什么温度?
制冷系数公式中的温度单位是K,制冷系数公式:Wc=T2/(T1-T2)。
T1:环境温度
T2:制冷温度
制冷系数(COP,CoefficientOfPerformance)也称制冷性能系数是指单位功耗所能落在自己身上的冷量是制冷系统(制冷机)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制冷性能系数大,表示制冷系统(制冷机)能源利用效率高。
>>注册消防工程师视频网课教程培训班介绍,点击图片试听名师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