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公式与半经验公式分别是什么意思,在测定直管阻力损失时能否将水平管改

经验公式与半经验公式分别是什么意思?
经验公式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常常要从一组实验数据出发,寻找函数y = f(x)的一个近似表达式y=φ(x),这个近似表达式就成为经验公式.经验公式大多数情况下由拟合得到,没有完整的理论推导过程.经验公式更趋向于应用,重要看其是不是精确.半经验公式大多数情况下有一定的理论计算公式,在实质上应用中可以计算出一个大约的范围值.可靠性没有可比性.按照实质上应用的不一样而不一样
在测定直管阻力损失时能不能将水平管改成垂直或者倾斜放置?为什么。放置时的压差与直管阻力损失什么关系?
不可以将水平管改成垂直或者倾斜放置,不然会影响流阻数据的真实性。假设竖直或倾斜放置时,实质上测量的压差与直管阻力水平压差损失不一样。 针对层流流动,可以严格地从理论推导出来。 针对紊流流动,工程上通过以下两种途径确定:
一种是以紊流的半经验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验结果,整理成阻力系数的半经验公式;
另一种是直接按照实验结果,综合成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
前者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
轮压荷载怎么计算?
轮压计算经验公式
1.
计算公式:大车轮压
=
桥架自重
+
小车载荷总重×(跨度
—
主钩极限
(选择主钩
尺寸左右极限中小的数值)
)÷
跨度
÷
单侧轮数
桥架自重
=
(总重量
-
小车自重)÷
车轮总数
小车载荷总重
=
小车自重(小车自重按
50/15
估算,按保守
18t
计)
+
额定起重量
2.
实质上参数套入为:
桥架自重
(74
—
18)
÷
4 = 14t
小车载荷总重
18 + 60 = 78t
大车轮压
14 + 7
8
×(
25m-2.2m
)÷
25
÷
2 = 49.568t
钢丝绳长度经验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安全圈数长度
+
固定圈长度
+
(倍率×起升高度)
+
(滑轮数
×
滑轮绳槽中
心半周长)
钢丝绳破断拉力经验公式
公式
1
:
F = 0.5
×
d
²
(F
单位吨,
d
为钢绳直径,单位
mm)
公式
2
:
d
×
d/100 = F
(
F
单位吨,
d
为钢绳直径,单位
mm
)
电荷量公式?
量纲为I×T,1库仑=1安培·秒。
1库仑(C)=1000毫库(mC)=1000000微库(μC)=10皮库(pC)
库仑是电量的单位,符号为C,简称库。它是为纪念法国物理学家库仑而命名的。若导线中载有1安培的稳恒电流,则在1秒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积的电量为1库仑。
库仑不是国际标准单位,而是国际标准导出单位。一个电子所带负电荷量库仑(元电荷),其实就是常说的说1库仑基本上等同于6.24146×10个电子所带的电荷总量。小电荷叫元电荷。
公式
(1).Q=It(这当中I是电流,单位A ,t是时间,单位s)
(2).Q=ne(这当中n为整数,e指元电荷,e=1.6021892×10库仑)
(3).Q=CU (这当中C指电容,U指电压)
有关电荷量用经验公式BLX/R总来求,只要能解出位移就可以(电阻需恒定,也可以用磁通量的变化量对时间来求)用回路中电流随时间的平均值来求,就可以用I-T图像的围成面积,用数学方式来求利用ΣIΔt=q来求,大多数情况下需解出速度的变化量等,用动量定理来求热量1用能量守恒定律来求,算出金属棒的位移,速度等2若回路中电流,电阻恒定可用Q=I2rt来求,若为纯电阻线路也可以用UIT等来求3用安培力的平均值来求,需清楚位移4若是接电源的电路可用Q=EIΣΔt-ΔEK来求(光滑)大多数情况下来说,在闭合回路中单根导体杆切割磁感线时若导轨光滑,回路中生热即为其机械能的减少量,也为安培力做负功,回路中的电热
Ppk计算公式及具体解释
PPK的计算 PPK=USL-Xbar/3s或Xbar-LSL/3s的小值(双容公差),针对单边公差则选择适合的一个;Pp是美国一部分汽车行业使用的描述过程能力的参数,称为过程性能指数,该指数考虑了普通因素导致的变差的影响,也考虑了特殊因素导致的变差的影响,Pp未考虑过程产品的特性参数分布的均值和刚才给定规范的中心值的偏移量,而Ppk反映了这一原因的影响。
Cpk与Ppk其公式皆同,其差异在于Sigma计算方法明显不同。Ppk和Cpk的区别点:
1.δ的计算明显不同,Ppk只是用统计的方式计算,Cpk用经验公式计算(偏差很小的)
2.样本取样方式明显不同:Ppk要短时间内连续生产的,Cpk大多数情况下是每天取一组数据(大多数情况下5个)Ppk的计算公式和对应的cpk计算公式一样,所不一样的就是分母部分的变差不一样,在这里时变差是用标准偏差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的,这个时候的变差包含了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出现的两种变差,也也就是在同一个过程下,此变差应该大于等于上面计算,cpk只考虑普通原因时的变差,当且仅当此过程只受普通原因变差影响时,两者相等,这个时候ppk=cpk...
系统误差的出现因素和消除办法?
系统误差是由固定不变或原因或按确定规律变化的原因所导致,主要涵盖以下哪些方面的原因:
1、仪器和装置方面的原因
因使用的仪器本身不够精密所导致的测定结果与被测量真值当中的偏差,如果是用未经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等都会导致仪器误差。或因检测仪器和装置结构设计原理上的缺点,如齿轮杠杆测微仪直线位移和转角不成比例而出现的误差;由仪器零件制造和安装错误,如标尺的刻度偏差、刻度盘和指针的安装偏心、天平的臂长不等所出现的误差。
2、环境原因
待测量值在实质上环境温度和标准环境温度下测量所出现的偏差、在测量途中待测量随温度、湿度和大气压按一定规律变化的出现的偏差。
3、测定方式方面的原因
是由测定方式本身导致的误差,亦或是于测试方式本身不完善、使用近似的测定方式或经验公式导致的误差。比如,在重量分析中,因为沉淀的溶解,共沉淀情况,灼烧时沉淀分解或挥发等因素都会导致测定的系统误差。
4、人员原因
因为操作人员的生理缺陷、主观偏见、不良习惯等到个人特点或不规范操作,若是刻度上估计读数时,习惯上偏于某一方向、读滴定管数值时偏高或偏低,滴定终点颜色辨别偏深或偏浅而出现的误差。因为人员原因而出现的误差大多数情况下称为操作误差。
5、使用试剂方面的原因
因为检验中所用蒸馏水含有杂质或所使用的试剂不纯所导致的测定结果与实质上结果当中的偏差。
四、系统误差的减小和消除方式
为了尽可能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可以用以下方式来减小和消除系统误差。
1、从出现误差的根本上消除系统误差
这是消除系统误差的根本方式。在测定以前,要求检测人员在检测途中可能出现的系统误差进行仔细的分析,一定要尽量预见一切可能出现系统误差的来源,并设法消除或尽可能减弱其影响。比如,测量前对仪器本身性能进行检查,使仪器的环境条件和安装位置满足检验技术要求的相关规定;对仪器在使用前进行正确的调整;严格检查和分析测量方式是不是正确等来消除仪器、检测方式、环境等原因而出现的系统误差;为防止因仪器长时间使用而使其精度降低,及时送计量部门进行周期检定。
2、用校正方式来消除系统误差
这样的方式是对取测量用的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计量器具,在测量前进行修正,做出校正曲线或误差表,测量后对实质上测量值进行修正,以此不要或消除因为这个原因而出现的系统误差。
3、用空白实验来消除系统误差
空白试验是指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分析检验方式标准或规程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进行的测定。空白试验所得结果的数值为空白值。然后再对加入被测试样按分析检验方式标准或规程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进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定得出试样的测定值,后从试样的测定值中扣除空白值,就得到比较准确的分析多得出的结论,这样可以消除因蒸馏水含有杂质或所使用的试剂不纯所出现的系统误差。
4、采取对照试验消除系统误差
对照试验就是用同样的分析方式在同样的条件下,用标样代替试样进行的平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定。通过对照试验可以校正测试结果,消除系统误差。
5、不变系统误差消除方式
对测量途中存在固定不变的系统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消除方式:
(1)交换法
按照误差出现的因素,将导致系统误差的某些条件相互交换,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使出现系统误差的原因对测量结果起相反的作用,以此消除系统误差。如用等臂天平称量时,因为天平左右两个臂长有微小差别,称量时会出现恒值系统误差。假设将被称量物品与砝码在天平左右称盘上交换,称量两次,取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被测物品的后测量结果,完全就能够消除天平两臂不等而带来的系统误差。
(2)抵消法
即要求进行两次测量,改变测量中的某些条件,如测量方向、电压极性等,使前后两次测量的系统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取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就可以消除系统误差。
(3)代替法
这样的方式是在不改变测量条件的前提下,用已知的标准量代替被测量,再次进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量,得出被测量与标准值的差值,即被测量等于标准值加差值,以此达到消除系统误差的目标。
(4)零示法
为了消除指示仪表不准而导致的系统误差,在测量途中使被测量对指示仪表的作用与已知的标准量对它的作用相互平衡,使指示仪表示零,这时被测量的量值就等于标准量值,那就是零示法。比如,电桥电路、电位差计等等都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消除指示仪表不准导致的系统误差。
6、变化系统误差的消除法
(1)半周期消除法
针对周期性误差,可以相隔半个周期进行一次测量,然后以两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值,就可以以有效地消除周期性系统误差。比如,指针式仪表,若刻度盘偏心所引出的误差,可采取相隔180°的一对或几对的指针标出的读数取平均值加以消除。
(2)对称测量消除法
对称测量法可以有效消除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线性系统误差。如用电压表进行电压测量时,在测量前先将电压表校准调零后,再对电压源的电压进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量,随着测量时间的推移,电压表的零点渐渐漂移而出现线性系统误差,为了求得待测电压源与标准电源的电压之差,可以进行等时间间隔测量,则电压表所示的待测电压与标准电压之差不受系统误差的影响。
硅酸度怎么计算?
我感觉硅酸度公式就是实质上生产的经验公式,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以FeO-Sio2-Cao三元相图渣型来计算硅酸度,只要清楚个氧化物的质量或是百分含量,带进公式就算出来,清楚渣的酸碱度范围。故此,看这三种氧化物的含量就可以清楚酸碱度的范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