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pwm中调制度是怎样定义的公式是什么,spwm调制度和输出电压关系

svpwm中调制度是什么样定义的?公式是什么?
调制度=调制波幅值/载波幅值;大多数情况下SPWM里,调制波=正弦波,载波=三角波;输出幅度大小与调制度成正比。 调制度是已调波的一个重要参数,反映了载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受低频调制信号控制的程度。调相波经鉴频器检出墹f,再经积分器就可取得调相指数墹mφ
spwm电压输出公式?
不可以,涉及母线电压利用率,SPWM生成的交流电压的大峰值为Udc/2,可以通过载波注入三次谐波或者采取SVPWM提升母线电压利用率
pid的温度计算公式?
一、温控模型的建立
是选择一阶推后控温系统还是选择二阶推后控温系统,需按照自己的实质上控温系统来确定;
二、温控模型中K、T、τ的确定
温控模型但凡是确定, 就是确定K、T、τ的值。温控模型中K、T、τ等值的确定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
1、系统辨识法
设定采集数据时间间隔,PWM波形的占空比等参数后,记录随时间变化的温度数据(注意:是在开环状态下),温度数据量越多越好,按照测试的数据利用Matlab的系统辨识工具箱进行辨识求得K、T、τ的值。
2、公式计算法1
对温控系统输入固定占空比的PWM波,以固定时间间隔(例如1s)采集记录温度数据,然后利用两点法计算公式计算出K、T、τ的值。
K = (y(∞) - y(0))/(Δu);
T = 1.5*(t(0.632) - t(0.28));
τ = 1.5 * ( t(0.28) - t(0.632)/3)。
注意:(1)、y(0)为室温值,y(∞)温度稳定后的温度值。
(2)、Δy = y(∞) - y(0)。
(3)、 t(0.28)为室温升温至y(0) +0.28* Δy时间值。
(4)、t(0.632)为室温升温至y(0) +0.632* Δy时间值。
3、公式计算法2
原理同公式计算法1,只不过选取的参考点不一样,这里选取的参考点是t(0.39)和t(0.632),K的计算公式同公式计算法1,下面这些内容就是T和τ的计算公式:
T = 2*(t(0.632) - t(0.28));
τ = 2* t(0.28) - t(0.632)。
三、P、I、D参数的确定
1、Matlab仿真试验法
通过在Matlab中输入温控模型和建立PID控制模块,然后仿真查看温控的曲线情况确定PID参数。
2、公式计算法
按照以上测得的温度数据,由Z-N或C-C公式算出PID参数。
3、现场调试法
按照调试人员对PID参数整定的经验调试PID参数,通过现场PID的控温情况确定PID参数值。
pid校正公式表示?
PID的增量型公式:
PID=Uk+KP*【E(k)-E(k-1)】+KI*E(k)+KD*【E(k)-2E(k-1)+E(k-2)】
PID算法详细分两种:一种是位置式的 ,一种是增量式的。
位置式PID的输出与过去的全部状态相关,计算时要对e(每一次的控制误差)进行累加,这个计算量很大,而明显没有必要。而且,小车的PID控制器的输出并非绝对数值,而是一个△,代表增多少,减多少。换句话说,通过增量PID算法,每一次输出是PWM要增多多少或者减小多少,而不是PWM的实质上值。故此,明白增量式PID就行了。
逆变电路电压计算公式?
逆变电路有各种,原理不一样出现的波形也不一样,其计算方式不可能用三言两语都说了解的.因为这个原因只可以讲解一些.
下面简单讲解两种情况.
(一}
复杂的一种,用PWM(脉宽调制)生成正弦波形.PWM的频率一定要远高于生成的交流电的频率,以便用滤波滤掉PWM频率后得到所需频率的正弦交流电.
这样,输出电压的瞬时值(这里的“瞬时”二字,是“宏观”的、忽视了PWM周期时间尺度的,或者说,是用滤波滤掉PWM频率后的),主要还是看直流供电电压与PWM的占空比.改变占空比,必要时还需要改变供电电压的方向,从而来构成所需的正弦波形.
这样的情况还有两种电路:
一种是单端的:输出电压等于直流供电电压乘以占空比.即:占空比百分之100时输出电压等于直流供电电压,占空比为零时输出电压为零.
还有一种是全波的桥式电路:占空比百分之100时输出电压等于直流供电电压,占空比为百分之50时输出电压为零,占空比为零时输出电压为直流供电电压的反向.
然后,只要清楚正弦波的有效值是峰值的1/√2,完全就能够计算其有效值了.
(二)
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逆变器,直接出现所需交流频率的方波.这个时候逆变桥只是一个开关的作用,输出方波的幅度,就等于供电的直流电压.
这样的交流方波的电压该怎么算?不一样的应用,可能需不一样的参数.
假设这个电压接到一个纯电阻性负载上,为了解其功率,还要清楚这个电压的总的有效值.
这样的方波的有效值,就等于它的电压幅度,其实就是常说的逆变前的直流电压.
另外一类应用中,考虑到方波含有非常多的谐波,而这当中唯有基频成分才对我们的这种类型应用有用,这个时候需清楚基频成分的电压.
经过傅里叶分析,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方波信号的基频成分的幅度(峰值)是方波幅度的4/π倍.
又因为正弦波的有效值是峰值的1/√2(即(√2)/2),
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方波信号的基频成分的有效值是方波幅度的(4/π)*((√2)/2) = 2(√2)/π 倍.
后还需说明,上面说的分析仅仅针对一个相.而针对三相的电压,还存在星形接法与三角形接法的不一样,线电压与相电压的不一样等等.这些都是普通交流电的原有概念,这里就不详述了.
1200pid自整定公式
一、温控模型的建立
是选择一阶推后控温系统还是选择二阶推后控温系统,需按照自己的实质上控温系统来确定;
二、温控模型中K、T、τ的确定
温控模型但凡是确定, 就是确定K、T、τ的值。温控模型中K、T、τ等值的确定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
1、系统辨识法
设定采集数据时间间隔,PWM波形的占空比等参数后,记录随时间变化的温度数据(注意:是在开环状态下),温度数据量越多越好,按照测试的数据利用Matlab的系统辨识工具箱进行辨识求得K、T、τ的值。
2、公式计算法1
对温控系统输入固定占空比的PWM波,以固定时间间隔(例如1s)采集记录温度数据,然后利用两点法计算公式计算出K、T、τ的值。
K = (y(∞) - y(0))/(Δu);
T = 1.5*(t(0.632) - t(0.28));
τ = 1.5 * ( t(0.28) - t(0.632)/3)。
注意:(1)、y(0)为室温值,y(∞)温度稳定后的温度值。
(2)、Δy = y(∞) - y(0)。
(3)、 t(0.28)为室温升温至y(0) +0.28* Δy时间值。
(4)、t(0.632)为室温升温至y(0) +0.632* Δy时间值。
3、公式计算法2
原理同公式计算法1,只不过选取的参考点不一样,这里选取的参考点是t(0.39)和t(0.632),K的计算公式同公式计算法1,下面这些内容就是T和τ的计算公式:
T = 2*(t(0.632) - t(0.28));
τ = 2* t(0.28) - t(0.632)。
三、P、I、D参数的确定
1、Matlab仿真试验法
通过在Matlab中输入温控模型和建立PID控制模块,然后仿真查看温控的曲线情况确定PID参数。
2、公式计算法
按照以上测得的温度数据,由Z-N或C-C公式算出PID参数。
3、现场调试法
按照调试人员对PID参数整定的经验调试PID参数,通过现场PID的控温情况确定PID参数值
pid衰减率计算公式?
PID算法详细分两种:一种是位置式的 ,一种是增量式的。
位置式PID的输出与过去的全部状态相关,计算时要对e(每一次的控制误差)进行累加,这个计算量很大,而明显没有必要。而且,小车的PID控制器的输出并非绝对数值,而是一个△,代表增多少,减多少。换句话说,通过增量PID算法,每一次输出是PWM要增多多少或者减小多少,而不是PWM的实质上值。故此,明白增量式PID就行了。
PID的增量型公式:
PID=Uk+KP*【E(k)-E(k-1)】+KI*E(k)+KD*【E(k)-2E(k-1)+E(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