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动能计算公式大全,动量与力的关系公式
总动能计算公式大全?
总动能的计算公式:E总=m总Ⅴ^2总/2。只要质量和速度是总的,计算出来的动能就是总动能。Ek:表示物体的动能,单位:焦耳(J)
m: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kg)
v: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单位:米/秒(m/s)
^2:表示平方
例如:一质量为4千克的物体的运动速度是5m/s,它的动能是:
Ek=mv^2/2=4kg*(5m/s)^2/2=50J
动能与力的关系公式?
数学表达式
F合Xcosa=1/2mv2^2-1/2mv1^2
平均动能和转动动能公式?
转动动能公式:
平动动能公式:
=
动能定理研究的对象是单一的物体,或者是可以看成单一物体的物体系。动能定理的计算式是等式,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应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分段作用,也可以是同时作用,只要可以求出各个力的正负代数和即可,这就是动能定理的优越性。
扩展资料
当单个分子质量变化时,分子动能也会变化,并与其成正比,在宏观上的体现就是物质种类的变化;当平均分子运动速度变化时,分子动能成平方倍变化,宏观上的温度就会随之变化。
注意,不能说宏观上的变化导致了分子动能的变化,而是说微观上的分子性质或运动速度的变化导致了分子动能的变化,并且导致了宏观上物体性质的变化。
分子动能就是一物体的内能的一部分(分子受到的力,四种基本力:弱核力、电磁力、引力、强力。);动能主要是指一物体因受到外力影响产生运动而具有的能,所以从这方面来看,他们的区别就在于受的力不同。
他们的不同还有一个是微观一个是宏观的,动能包括分子动能,他们是属于层次的关系。
平均转动动能公式是:E平=3kT/2(各种原子);E转=0(单原子);E转=kT(双原子);E转=3kT/2(多原子)。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转动动能一般指物体因转动而具有的能量。
平均平动动能:分子运动(非转动),就具有平动动能。不同的分子,平动动能不同。所有分子的平动动能的平均值就是其的平均平动动能。
平均转动动能:平均动能是平均转动动能与平均平动动能之和。
平均总动能:平均平动能+平均转动能+平均振动能=平均总动能。
轨道动能:轨道动能就是分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
平动动能的公式是:平动动能=(3/2)×K×T,其中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开氏温标下的温度。转动动能的公式是:转动动能=(1/2)×J×w^2,其中J为规则体的转动惯量,w为转动角速度。
动能定理的公式?
1)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物理能量公式?
计算公式:
(1)固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mq。Q表示热量(J),q表示热值( J/kg ),m表示固体燃料的质量(kg)。
(2)气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Vq。Q表示热量(J),q表示热值( J/kg ),,V表示气体燃料的体积(m³)。
(3)经某一过程温度变化为△t,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表示热量(J),Q=c·m·Δt。(c是比热容,m是质量)。
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热力系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系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也处于热平衡。
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在任一过程中包括能量的传递和转化,其总能量的值保持不变。也即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在自发的情况下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热传递的方向和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这是克劳休斯的表述,也叫熵增加原理,它表明世界将变得越来越没有秩序,越来越混乱。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
e=mc2
能量公式:E=MC2能量指的不是物质的运动状态.是 物质运动的一般量度.物质运动有多种形式,表现各异,但可互相转换,表明这些运动有共性,也有内在的统一的量度,即能量.能量以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等各种形式 。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动能和势能公式及相互转换?
根据机械能守恒公式:重力势能 动能=机械能 动能:Ek=1/2mv^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例:在理想状态下(忽略摩擦力),质量为m的静止小球从高度为h的斜坡滚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v,此时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动能,1/2mv^2=mgh
势能mgh=动能1/2mv^2。
动能的大小是指½m与v的平方的乘积的。其物理意义在质量相等的时,当v变大,其动能越大;同理,在运动v相同时,m越大,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势能是指一个系统内的能量。势能是状态量,是相互作用的物体所共有。势能按作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引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和核势能等。
分子动能与温度公式?
温度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剧烈程度.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由大量的微观粒子构成的.对于同种物体,物体温度越高,说明构成此物体的微观粒子运动越剧烈.比如,冰、水和水蒸气属于同种物质,从冰到水再到水蒸气,温度是逐渐升高的,说明构成它们的粒子的运动也是越来越剧烈的.而对于固体和液体,粒子之间不仅用粒子的动能,还有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而温度仅仅是粒子运动(粒子动能)的函数,所以不易测量,更不易写成函数关系式.相比之下,气体由于分子之间距离很大,分子势能可以忽略,可以直接测量分子动能,写出函数关系式,气体为准确的关系式是分子的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和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公式.
物质的温度是它的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大小不一,所以各个分子的动能也有大有小,而且在不断改变。在热现象的研究中,我们关心的是组成系统的大量分子整体表现出来的热学性质,因而重要的不是系统中某个分子的动能大小,而是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叫做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主要有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其内部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也发生变化,所以分子的动能发生变化;物体的温度、状态、体积一定时,对同种物质而言,它的质量越大,则内部的分子数目就越多,所以分子的动能增大。
平均动能计算公式:Ek=(3/2)kT,其中Ek为单个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T为热力学温度,k=1.380649x10-23J/K。
分子运动速度动能公式?
每个分子的定向运动动能=1/2mv2,m为H2分子质量1.08*2/阿伏伽德罗常量,
每个分子平均增加的热运动动能包括平动能和转动能的增加(振动能级常温下通常不变,不计入).即分子平均动能增加=5/2k(ΔT),k为玻尔兹曼常量,ΔT为温度升高量.
由式5/2k(ΔT)=1/2mv2易求定向运动的速率.
影响物体分子动能大小的因素
微观上主要影响分子动能的因素为有物体内部分子的数量,种类,运动速度;分别在宏观上对应物体的质量,种类,温度。据公式=(n为分子数量;m为单个分子质量;为分子运动速度)当物体的分子数量增加时,总动能便增加,其宏观上体现在,物质质量的增加;同理当单个分子质量变化时,分子动能也会变化,并与其成正比,在宏观上的体现就是物质种类的变化;当平均分子运动速度变化时,分子动能成平方倍变化,宏观上的温度就会随之变化。
注意,不能说宏观上的变化导致了分子动能的变化,而是说微观上的分子性质或运动速度的变化导致了分子动能的变化,并且导致了宏观上物体性质的变化。
总动能的计算公式:E总=m总Ⅴ^2总/2。只要质量和速度是总的,计算出来的动能就是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