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所有公式,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式

七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全部公式?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本金*利率=利息 单价*数量=总价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每份数*份数=总数 速度=时间*路程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六年级数学上册公式概念本金等于什么?
本金=利息÷时间÷利率
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年)
税后利息=本金×利税×时间×(百分之100-利息税率)
利息税=本金×利率×时间×利息税率
本息和=税后利息+本金
初中上册数学考点公式总结?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清楚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假设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假设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完全就能够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样的分解因式的方式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 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假设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一定要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可以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过来,完全就能够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那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法.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法的形式和特点
(1)项数:三项
(2)有两项是两个数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一样.
(3)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完全就能够了.
(5)分解因式,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可以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故此,不可以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可以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假设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式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满足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为这个原因还能继续分解,故此,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 +b).
这样的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式叫做分
认为有用点个赞吧
中职一年级数学上册 公式 概念?
一年级的数学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有不少,先说一个简单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列,一个例子,十七加九应该怎么算呢?应该把十分成七十七,分成十加七,然后用十加上九等于十九,十九加七就等于二十六。这是简单的公式了,还有凑整法,凑整的法就是你可以先算两个凑整的数,再算那个独自的数
八年级上册数学字母公式?
几何类
01
相关立体几何面积方面的公式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九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都公式?
公式职业是F等于去完全就能够得到相对应的公式,每个公式都差很少。
力学里所说的功涵盖两个必要原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惯性)、力和距离垂直、. 夯实:某考生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 远,足球飞出10m 的途中人不做功.(因素是足 球因为惯性飞出).
3.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公式
1. )(F
W s s W F Fs W ==
=、变形公式 物理量 符号 国际单位 力
F N (牛顿) 沿力的方向的距离 s m(米) 该力所做的功
W
J (焦耳)
假设是克服重力做功,则(竖直方向上的距离用h 表示) 2. Fv t
Fs
t W P ===
,Fv P =(变形公式) 物理量
符号 国际单位 某个力所做的功
W J (焦耳) 时间 t S (秒) 某个力的功率
P
W (瓦特)
3. 滑轮组和机械效率公式
竖直方向 水平方向
(1)不计绳重和摩擦 )(1
动物G G n
F += 滑f n F 1=
(2) 绳绳
nh s =、物绳nv v = 物绳ns s =、物绳nv v =
(3) Gh W =有
物有fs W =
(4))(绳端运动的距离绳绳总s Fs W = (5)绳总
拉力Fv t
W P == (6)nF
G
nh F Gh Fs Gh W W =
?==?=
绳总有%100η(竖直方向万能公式) (7)动
物物
动物物额有有总有G G G h G h G h G W W W W W +=
+=+=?=
%100η
速度V= S / t
重力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一样: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百分之100
功率p(w)=w/t
w:功 T:时间
压强p(pa)=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经常会用到的物理公式与核心考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 = + +……
欧姆定律 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三角形的公式五年级上册?
在五年级上册中,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乘以高除以二。这是用文字来进行表示的,假设用字母来进行表示,就是:s=ah/2。一般把字母a作为三角形的底,h作为三角形的高。这个公式虽然是在小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是,今后不管是在初中,还是高中都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