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平衡记忆口诀顺口溜的解释,ph=pk1+lg公式

酸碱平衡记忆口诀顺口溜的解释?
1.酸大多数情况下是“H”打头(H2O除外),
如常见的几种酸:HCl、H2SO4、HNO3、H2CO3、H2SO3。
2.碱大多数情况下是“OH”结尾(C2H5OH酒精除外),
如常见的几种碱:KOH、NaOH、Ca(OH)2、Al(OH)3等,
但一水合氨的化学式为NH3·H2O,属于碱。
3.盐的化学式特点是:铵根离子或金属阳离子+酸根离子。
考生们在启动的学习中有几点容易小看,一是针对铵盐的认识不够,如:NH4Cl、NH4HCO3。二是针对酸根离子理解不够,酸根离子未必是原子团,如:Cl-、S2-不是原子团,但是,是酸根离子,这样对Na2S属于盐类就好理解了。三是盐中可能含OH-离子、也许含H+离子,如Cu2(OH)2CO3、NaHSO4也属于盐。
2
熟记溶解性
应用好复分解反应的前提是牢牢的记在心里,不能忘了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在背记溶解性表示因人而异,我在这里讲解一种比较全面的方式:
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入水无影踪
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氯化银,白色且难溶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碱有四种
3
理解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出现条件的理解:
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与应用是学习酸碱盐这个难点的一把金钥匙,第一请考生们一定要理解复分解出现的条件为什么是有气体出现或水生成或沉淀出现。比如:
硫酸与硝酸钾反应
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不变,故此,反应不出现。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
反应后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离子以沉淀的形式而减少。
硫酸与碳酸钠反应
反应后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形式而减少。
复分解反应的前提是在溶液中进行,本质是反应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减少,而离子浓度减少的途径是生成气体或水或沉淀,故此,复分解反应出现的条件是有气体或水或沉淀出现。
2.复分解反应涵盖:
(1)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2)酸+碱—盐+水
(3)酸+盐—新酸+新盐
(4)碱+盐—新碱+新盐
(5)盐+盐—新盐+新盐。
在运用复分解反应时,考生们时常只注意生成物的条件而忽视了反应的条件,如:Ag2CO3与NaCl、CuCl2与Mg(OH)2假设只看生成物表面上满足复分解反应出现的条件,但因为反应物难溶,故此,这两个反应很难出现。既然如此那,什么时候要看反应物的溶解性呢?考生们可记住“无酸盐碱溶”这句话完全就能够了,什么意思呢?比如:酸与碱反应、酸与盐反应,因为有酸参与,故此,反应物的盐或碱的溶解性就不需要考虑了。比如:盐与盐反应、盐与碱反应、盐与金属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等,反应物的盐或碱一定要都溶。
4
掌握并熟悉配平技巧
1.碳酸盐与酸反应找准CO32- 与H+是1:2的关系就可以。
比如:Na2CO3+2HCl、Na2CO3+H2SO4(在一个硫酸分子中含2个H+)。
2.酸碱中和反应找准H+与OH-是1:1的关系就可以。
比如:Cu(OH)2+2HCl、2Al(OH)3+3H2SO4。
3.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找准氧化物中的O原子与酸中H+离子为1:2的关系就可以。
比如:CuO+2HCl、2Fe2O3+6H2SO4。
4.非金属氧化物与可溶性碱的反应找准非金属氧化物与OH-离子是1:2的关系就可以。
比如:CO2+2NaOH、SO3+Ca(OH)2(说明:非金属氧化物与可溶性碱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ph=pk1+lg公式?
PH=pKa+lg(已电离浓度/未电离时的浓度)如何证明?答:以弱酸HAc作为例子:HAc⇌H+ + Ac-电离度为α(α很小∴1-α≈1)。c为开始浓度则平衡时,[H+]=[Ac-]=cα,[HAc]=c(1-α)。电离常数Ka=[H+][Ac-]/[HAc]=cα²/(1-α)≈cα²,则[H+]=[Ac-]=cα=Ka/α。即PH=-lg[H+]=-lg(Ka/α)=pKa+lg(已电离浓度/未电离时的浓度)
解离常数(pKa)是水溶液中具有一定离解度的溶质的极性参数。离解常数给予分子的酸性或碱性以定量的量度,Ka增大,针对质子给予体来说,其酸性增多;Ka减小,针对质子接受体来说,其碱性增多。pKa是Ka的负对数。Ka越大,pKa越小。pH=pK+lg(电子受体/电子供体),基本上等同于化学中的解离常数。了解了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完全就能够清楚溶液的pH,以此也可清楚溶液的解离常数。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总数和总物质的量的比。大多数情况下称为“pH”,而不是“pH值”。它的数值俗称“pH值”。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数值,pH=-lg[H+]即所含氢离子浓度的经常会用到对数的负值。溶液酸性、中性或碱性的判断依据是:[H⁺]和[OH⁻]的浓度的相对大小。
在任意温度时溶液[H⁺][OH⁻]时呈酸性;[H⁺]=[OH⁻]时呈中性;[H⁺][OH⁻]时呈碱性。但当溶液中[H⁺]、[OH⁻]较小时,直接用[H⁺]、[OH⁻]的大小关系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就显得很不方便。数学上定义pH为氢离子浓度的经常会用到对数负值,即:pH=-lg[H⁺]。
在标准温度(25℃)和压力下,pH=7的水溶液(如:纯水)为中性,这是因为水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自然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水的离子积常数)自始至终是1×10⁻¹⁴,且两种离子的浓度都是1×10⁻⁷mol/L。pH值小说明H⁺的浓度大于OH⁻的浓度,故溶液酸性强,而pH值增大则说明H⁺的浓度小于OH⁻的浓度,故溶液碱性强。故此,pH值愈小,溶液的酸性愈强;pH愈大,溶液的碱性也就愈强。
一般pH值是一个介于0和14当中的数(浓硫酸pH约为2),在25℃的温度下,当pH7时,溶液呈酸性,当pH7时,溶液呈碱性,当pH=7时,溶液呈中性。但是在非水溶液或非标准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pH=7可能依然不会代表溶液呈中性,这需通过计算该溶剂在这样的条件下的电离常数来决定pH为中性的值。
如373K(100℃)的温度下,pH=6为中性溶液。pH计算在pH的计算中[H⁺]指的是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有的时候,也被写为[H₃O⁺],水合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摩尔/升),在稀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约等于氢离子的浓度,可以用氢离子浓度来进行近似计算。pH测定有不少方式来测定溶液的pH值:
1.使用pH指示剂。
在待测溶液中加入pH指示剂,不一样的指示剂按照不一样的pH值会变化颜色,按照指示剂的研究完全就能够确定pH的范围。滴定时,可以作精确的pH标准。2.使用pH试纸。pH试纸有广泛试纸和精密试纸,用玻璃棒蘸一点待测溶液到试纸上,然后按照试纸的颜色变化对照标准比色卡可以得到溶液的pH。pH试纸不可以够显示出油份的pH值,因为pH试纸以氢离子来量度待测溶液的pH值,但油中没含有氢离子,因为这个原因pH试纸不可以够显示出油份的pH值。3.使用pH计。pH计是一种测定溶液pH值的仪器,它通过pH选择电极(如玻璃电极)来测定出溶液的pH。pH计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总酸的计算公式?
总酸度含量的计算公式:X=c×(V1-V0)×75/V2,使用酸碱滴定的指示剂法和电位滴定法测定食品中总酸的方式。总酸出现果蔬制品、饮料、乳制品、酒、蜂产品、淀粉制品、谷物制品和调味品等。
总酸是指后能释放出的氢离子数量是一个定数;pH代表物质在溶液中释放氢离子(或氢氧根)的能力,涉及到一个溶液中H+的平衡问题,可以随物质的浓度变化而释放多多少少的H+。因为柠檬酸和冰醋酸都是弱酸,在溶液中不是完全离解的,故此,配置的溶液基本上算是一个缓冲溶液,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加水是不会改变pH的。
总酸度=c(NaoH)·V(NaoH)·M(CHCOOH)/1000/2.5·100
总酸度测定方式及计算公式?
总酸度含量的计算公式:X=c×(V1-V0)×75/V2,使用酸碱滴定的指示剂法和电位滴定法测定食品中总酸的方式。
总酸是指后能释放出的氢离子数量是一个定数;pH代表物质在溶液中释放氢离子(或氢氧根)的能力,涉及到一个溶液中H+的平衡问题,可以随物质的浓度变化而释放多多少少的H+。因为柠檬酸和冰醋酸都是弱酸,在溶液中不是完全离解的,故此,配置的溶液基本上算是一个缓冲溶液,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加水是不会改变pH的。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有哪些区别?
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可以够导电的化合物。按照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导电性的强弱,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而酸碱平衡是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的酸碱度(pH值)一般维持在一个范围内,即动脉血pH值稳定在7.35~7.45(平均7.40)当中的稳定状态。
两者为化学中不一样的概念,所指含义不一样,意义也明显不同。
电解质是体液中的和种无机盐和离子。
ph值相当是什么意思?
Ph值称为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动的一种标志, 又称酸碱值 。
正常人的Ph值为7.35~7.45 ,假设ph值小于7.35 ,称为酸中毒 ;假设ph值大于7.45称为碱中毒 。酸中毒和碱中毒 ,都分为代谢性中毒和呼吸性中毒 。
用来养观赏鱼的水,Ph值在6.5~8.5当中 ,但凡是水质不在两个数值当中就要进行调整 。
pH值是用来表示H 浓度很小的溶液([H ]在1~10-14mol/L当中)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在数值上等于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H=-lg[H ]。
这样的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方式,针对[H ]很小的溶液来说,使用非常方便。
比如,[H ]=10-9mol/L的碱性溶液,它的pH=-lg10-9=9。2.pH<7,溶液呈酸性。pH值愈小,酸度愈大,碱度愈小。pH>7,溶液呈碱性,pH值愈大,碱度愈大,酸度愈小。pH=7,溶液呈中性。
当溶液的[H ]>1mol/L时,大多数情况下用[H ],而不需要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pH值,一般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测定,精确的测定方式是用pH计。
溶液的酸碱性也可用溶液中[OH-]的负对数来表示,即pOH=-lg[OH-]。
在25℃,水的离子积是Kw=1×10-14,由此可推知pH pOH=14。由pH值可推测预计pOH值。
pOH<7是碱性溶液,pOH=7是中性溶液,pOH>7是酸性溶液。
ph在医学的视角,称为ph值是指人体内的酸碱度,正常人体在代谢途中,会持续性地出现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也可以从食物中摄取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因为这个原因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在体内是持续性变化的
因为人体具有一定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故此,在正常情况下,体内酸碱平衡,保持较为恒定。
平衡的范围称为酸碱度,即ph值,正常在7.35到7.45,平都是7.41,当人体内的ph值低于7.35称为酸性体质,大于7.45称为碱性体质,7.35到7.45当中是正常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