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的三个公式,求热量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是什么

热量的三个公式?
热量计算公式Q=cm•Δt 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升高(或降低)或降低的温度 。
吸热公式:Q吸=cm(t -t0 )Q吸表示吸收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t0表示初始温度,t表示末温度。
放热公式:Q放=cm(t0-t )Q吸表示吸收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t0表示初始温度,t表示末温度。
热量经常会用到公式1、热量的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Q吸=cm(t-t0)解释:式中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t0表示物体原来的初温,t表示吸热后的终温,“t-t0”表示温度的升高,有的时候,可用△t升=t-t0表示。这个时候吸热式可写成:Q吸=cm•△t升.
2.放热公式:Q放=cm(t0-t)
解释:式中c、m、t0、t的含义不变,“t0-t”表示温度的降低,有的时候,可用△t降=t0-t表示。这个时候放热公式可写成:Q放=cm•△t降。
3.热量计算的大多数情况下式:Q=cm△t
解释:△t表示温度的变化。可见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体质量、物质比热容和物体温度的变化量这三个量的乘积决定,跟物体的温度的高低无关。[公式描述] c为比热容,t为时间,λ q L都是热值
1)热量的计算公式: 吸热公式Q吸=cm(t-t0) 放热公式Q放=cm(t0-t)
公式中Q吸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Q放表示物体放出的热量。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表示物体的质量,t0表示物体的初温,t表示物体的末温,若用△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则上面说的两个公式可以表达为:Q=cm△t
(2)运用公式时须知:第一,单位要统一,都要用国际单位中的主单位。第二,审题时要注意“温度升高到......”和“温度升高了........”的区别,“温度升高到”是指物体的末温,“温度升高了........”是指物体温度的变化量。
(3)当出现热传递的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时(试题大多数情况下会交待“没有热量散失”),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Q吸=Q放
求热量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体积V=v*t 立方米 质量m=Vp千克 吸收热量:Q=CmΔt=0.24*m*1000*Δt 卡。
/比热单位是:卡/克*度,故此,换成质量*1000,换算成 克 单位/ 假设用国际单位:Q=CmΔt=4.2*10^3*m*Δt 焦耳。................ 这样算在工程只可以是个大约值,没有考虑气体膨胀吸热,当然膨胀吸热比较复杂,不好算。热值密度公式?
总热量计算公式:Q=mq (这当中Q表示热量,q表示热值,m表示质量)
热值也叫“发热量”是表示燃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
工业上经常会用到的热值单位,固体或液体发热量的单位是千卡/千克(kcal/kg)、千焦耳/千克(KJ/kg)或兆卡/千克(Mcal/kg)、兆焦尔/千克(MJ/kg);气体燃料的发热量单位是千卡/标准立方米(kcal/Nm3)、千焦耳/标准立方米(KJ/Nm3)或兆卡/标准立方米(Mcal/Nm3)、兆焦尔/标准立方米(MJ/Nm3)。
热值(q=Q/m)是比值法,比热容(c=Q/mt)是利用比值法.比值定义法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的比值去定义另外一个物理量的方式,是一种很经常会用到的定义物理概念的方式
求千焦,大卡,卡路里的换算公式?
平日间说的卡有两种 一种是热力学上的 一种是用于计算食物热量的,食物上的大卡就是热力学上的千卡 公式换算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1千卡大概=4000卡路里 1卡=4.3卡路里 1卡=4.2焦耳 1千卡=4.184千焦 故此1卡路里=0.977焦耳
焦耳怎么求?
焦耳定律的数学公式是Q=I2Rt!焦耳是复合单位,它是国际单位,但不是基本单位。基本单位唯有长度单位米(m),质量单位千克(kg),时间单位秒(s),温度单位开尔文(K),电流单位安培(A),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cd)。卡路里和焦耳的换算是:1卡=4.186焦耳。
焦耳定律的数学公式是Q=I2Rt,这当中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耳,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这个公式适用于全部电流热效应的计算。
在纯电阻电路中,以焦耳定律的公式为依据,还能推导出其他的计算电路热量的公式。但是,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是,焦耳定律的公式适用于全部电路,而推导出来的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国际单位制用焦表示功或能的单位。1焦耳等于在1牛力作用下,在该力的方向上运动1米所做的功,在电学中等于1W・s,即1A的电流流过1Ω的电阻在1秒内释放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