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一把手也难逃“迎调”负担。一名村主任告诉半月谈记者,因为村里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地,来调研的各级领导越来越多,为迎接调研和考察,村里一年仅打扫卫生的“请工费”就要花2万多元。张挂欢迎横幅、铺设红地毯的现象虽然少了,但大型展板、精美图册、彩色宣传页的制作并未减少。从2018年9月以来,在这一块已花了1万多元。“迎调”支出成了村里大的公共经费开支。
“有些上级部门调研后,甚至调研报告都要求基层单位提供。”中部某县政府办主任告诉半月谈记者,市里某局的3位同志到该县企业调研,县里为此专门召开了座谈会、进行了现场观摩、实地走访入户、逐一谈话……
调研结束时,县里陪同人员松了一口气,以为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但没想到,上级领导临走时对县里说,“你们把今天的调研情况先整理个材料,然后报上来”,说完扭身钻进商务车一溜烟走了。县政府办主任、县局的局长一下子犯了愁,两人都没做笔记。
幸亏,陪同调研的一个年轻人零星记了一些。小伙子花了两天时间,绞尽脑汁整出一份调研报告,赶紧上报了事。基层干部说,这种调研来一次,就臭了“调研”二字的名声。
调研应直奔问题、解决问题
“调研来了一拨又一拨,但往往是兴师动众来,稀里糊涂走。”一位乡镇书记说,很多调研有过程、无结果,有的问题多次向各级调研组反映,都得不到解决。有的上级部门来调研,乡级层面提出需要上级支持或协调解决的问题,上级领导回去之后,又把问题推到乡里解决,“断头式”调研让基层反感。
“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调研,来100次我们也欢迎。”一位驻村第一书记说,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深入调研就是要弄清问题性质、找准症结所在,实现调研成果转化、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人们常说,不做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目前值得警惕的是,诸如为调而调、研而不调、只调不研、研而不实等形形色色的假调研、调假研,同样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心中有民、心中有责,扑下身子、求真务实,才能做好调查研究,真正推动事业发展。
针对基层调研领域的怪象,基层干部群众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一是统筹调研活动,更多安排到偏远、落后和问题困难突出的地方,调研成果及时反馈当地政府,加强转化,解决问题务求实效。二是改进调研方式,建议上级更多采用不打招呼、直奔基层的方式开展调研,不要总想着要地方陪同。三是明确规定各级党政正职不陪同的清单或情形,更好地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四是在提升各级干部调研能力的同时,建立基层对调研工作的匿名评价反馈制度,供上级掌握每次调研的实际情况,并作为调研干部作风和能力的一项考察内容。
教育改革进行时
6 一座职教“蓝海之城”的喜与盼
2019年,堪称职教振兴之年。沉寂多年,误解不断的职业教育,因年初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而重现生机,一时成为大众关切的教育新焦点。在这一轮备受期待的改革中,地方职教获得感如何,又有哪些忧思尚盼化解?
喜:吸引力化为创造力
在浙江杭州,职业技能人才多年来是“香馍馍”,借着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东风,这座职教“蓝海之城”写下了更多激动人心的故事。
2018年,浙江省试点实施中职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专业招生,市民感叹:“中职生也能上本科了!”在此基础上,今年浙江省更进一步探索构建“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衔接的培养体系,畅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打破技能人才发展“天花板”。
与此呼应,2019年5月,杭州发布《全日制大学专科(含高职)和全日制本科学历人才落户政策》。明确规定全日制大学专科(含高职)及以上学历人才可随迁配偶和未成年子女。这套落户政策与人才认定办法,释放出明确而强烈的信号——“技能型人才,杭州欢迎你”。
当更多人才涌向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一池春水也激起更多美妙涟漪。目前,杭州中职教师中“双师型”比例已达86.43%,远远超过国家标准。杭州市还成立了由31所中职校参加的杭派教法培育联盟,囊括26个教法团队,目标是让每位职业教育教师都有不一样而有后劲的成长空间。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沈柏民是杭州中职“双师型”教师的优秀代表,身为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的他,拥有维修电工、无线电装调工、制冷设备维修工等3个工种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知识+技能,使得沈柏民在教学与实训中游刃有余,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等奖。
一批批沈柏民式的优秀教师,让杭州职业教育常有令人瞩目的亮点。临平职高设计出一套闯关教学法,将学习任务设置成一个个需要晋级的关卡,为学生搭“梯子”,让学生像玩游戏一样玩出学习的乐趣;杭州电子信息学校自主研发的“云实训”平台,有效解决了目前实训教学中,教学资源、设备及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缺乏系统整合的痼疾……在杭州,职业教育的创新活力如同虎跑涌泉,汩汩不绝。
盼:有制度还要有落实
职业教育其兴也勃,一线教育者的热情与社会各界中的热度都在不断高涨,但一些症结性问题仍然存在,也需要引起更严肃的正视。
首先,职业教育应当推进产教融合是有识之士的共识,但这一方向由于还缺乏必要的政策配套,是否存在“雷区”是许多职业教育工作者忧心忡忡的事。尤其是产教融合相关企业的税收与土地政策方面,优惠当如何执行、程序当如何简化,怎样以切实可见的保障措施打消企业家顾虑,都还缺乏指导性规范,操作性细则更无从谈起。
其次,目前正在推开的“1+X”证书试点,着眼于让学生毕业时可以一手毕业证一手技能证,从而有效提升其就业能力,但工作推进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职业学校与培训评价组织如何有效合作,目前还没有权威部门的指导性意见,双方责、权、利分配不清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如何让各方都能满意,就是现在争议的问题之一。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存在覆盖面和认可度不足问题。建议尽快建立统一的“学分银行”等形式的信息系统,同时出台与人社部门的协作配套措施,切实提升证书含金量,让学生、家长与用人单位都能满意。
第三,从杭州的尝试来看,打造职成融通的“开环教育”,积极调动社会培训力量参与的积极性是关键。但是目前职业学校引入社会培训还存在困难,尤为突出的是无法实施恰当的绩效工资机制。希望国家层面能有针对性的顶层设计,适当放宽职业教育院校的培训经费控制标准,或提供相应补偿机制供选择,让职业教育能够充分引入社会培训的“活水”,共同提升教育水平与效度。
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在于,其发展擘画必须立足于人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交界面上,两者兼顾,有机融通,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职业教育。具体到当前国家与地方的发展实际,一线职业教育者更深层的期盼是,如何让职业教育更好地分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红利,并将之转化为可与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对接的制度性渠道。唯有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扮演这样的“沟通者”角色,职业教育复兴的黎明,才能真正迎来红日喷薄的时刻。
解码城市
7 襄阳:以减谋长
涂料利用率提升10%,废气处理效率提升至99%,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减少70%,电力消耗降低17%,能源总消耗降低9%……7月上旬,湖北襄阳市投资规模大的节能减排项目——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智能绿色涂装生产线投产。
“消耗与产出反向运动、排放与利用正向补充”,襄阳市探索以减量化增长为抓手的绿色发展模式,以质为核、以减促增。在增与减的逻辑中,襄阳市实现生态“添绿”,经济“飘红”,为城市发展引来“新风”。
做好减法,为生态“添绿”
站在办公室窗边,湖北国新天汇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梅礼元推窗远眺,只见汉江对岸树木郁郁葱葱,远处青山峰峦叠翠。
“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在以前的襄阳可看不到。”梅礼元甚为自豪,因为他身处其中,并且正为之努力。
梅礼元办公室所在的襄阳鱼梁洲上,40辆餐厨垃圾收运车每天穿梭于2000多家餐厅,每天有350吨污泥被投入到处理系统,产出的燃气供应全市400辆出租车使用。处理后的有机肥为全市数十个街头游园、绿地提供肥料,转化出的碳土滋养汉江荒滩。
梅礼元变废为宝的“魔术”,是襄阳推动“减量化增长”,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的缩影。
华宇课件网中所有视频课件学习资料均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并持续同步更新!
需要免费试看课件请点->:2019年新视频课件百度云网盘免费下载资源
财经会计系列班次:零基础班,预习班,基础班,强化班,习题班,串讲班,冲刺班及习题模拟试题
建筑工程系列班次:预习班,真题解析班,精讲班,强化班,习题班,冲刺班,押题班及考前押题Word
公务员国/省考班次:技巧班,真题班,专项班,突破班,模块班,培优班,冲刺班,及考前预测试卷
考研类课程班次:导学班,零基础班,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密训班,电子书,考前模拟试卷
所有考试资料都包含视频+讲义+习题等学习资源,全方位的针对不同层次备考考生进行学学习强化
需要新考试学习资料请点击:精品资料选择你需要的考试栏目查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