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为学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迄qì屏弃bìng qì僧sēng钵bō
2.解释下列字词:(为)学:学问学(之):学习资:天资,天分材:通“才”,才能。怠:懈怠,放松卒:终于鲁:反应迟钝,不聪明鄙:边境语:告诉,对---说吾资之昏+吾材之庸+人之为学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为之+卒于鲁也传之+学之之:代词,指———圣人之道+蜀鄙之僧之:助词,的吾欲之南海之:往,到
恃越去顾是故
3..掌握下列通假字:
(1)吾材之庸:“材”通“才”,才能。
(2)屏弃而不用:“屏”通“摒”,弃。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为”:做。矣:语气词。
吾:我。卒:终于。
资:天资,天分。
鲁:反应迟钝,不聪明,孔子的学问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旦旦而学之:每天不停地学习。
迄乎成:等到学成了。迄,等。
岂:反问词,怎么、难道。
倍人:超过别人。
常:常规,永远不变的。
屏弃:摒弃。屏通“摒”。
昏:愚笨。聪:聪明。
庸:平庸。敏:卓越。
圣人之道:孔子的学问。
蜀:四川。下:(沿长江)往下游走。
鄙:边境。犹:还。
语:告诉,对……说。越:及,到。
南海:指佛教的圣地普陀山。
以告富者:以(之)告富者,把到过南海这件事告诉那个有钱的和尚。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何恃:倒装语句,应为“恃何”译为“凭借什么”,恃,凭借,倚仗。
买舟:雇船。
去:距离。
力学不倦者:努力学习不倦怠的人。
顾:反而。
自力者:自己力求上进的人。
是故:因此。
(四)文章结构:
为学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孔子的学问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主旨
本文选自《白鹤堂文集》,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全部注释
[清朝]彭端淑字乐斋,清代丹棱(今属四川)【约1699一约1779年】,清代文学家,号仪一。
本文以蜀鄙二僧的故事,比喻志向坚定,刻苦勤奋,即使客观条件再差也能取得成功,从而告诉人们只要坚忍不拔,难事也能变成容易的事的道理。
1、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全文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从天下事写起“蜀鄙二僧”的作用
3、勤学的诗句、名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