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为什么夺淮入海,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原文

黄河为什么夺淮入海?
夺淮入海指的是黄河在1194年至1855年间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按照史料记载,黄河曾有数次侵夺淮河流域,但为时较短,对淮河流域改变不大。
唯1194年第四次大改道起,淮河流域的豫东、皖北、苏北和鲁西南地区成了黄河洪水常常泛滥的地区。黄河长达661年的侵淮,让淮河流域的水系,出现了重要变化。
重要因素:
古代淮河水系,大体上是独流入海的淮河干流还有干流南北的不少支流。淮北支流主要是洪汝河、颍河、涡河和汴泗河、沂沭河等。这当中支流水系变化大的是泗水水系。古泗水源出蒙山,经曲阜、兖州、沛县至徐州东北角会汴水;又在邳县的下邳会沂水、沭水,在宿迁以南会濉水。
古泗水的上游部分与现代的泗河相似,下游部分因为黄河夺淮,已被南四湖和中运河所代替。古泗水流域面积比现今骆马湖以上沂沭泗水系面积要大,当时是淮河大的支流。
淮河本来属于外流河,即淮河水后将由陆地流入海洋,淮河原本也有自己的入海水道。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但因为淮河流域水系地貌的因素,历史上黄河中下游河道多次产生改道,非常是黄河的夺淮夺泗入海,淤塞了下游入海入口通道(即今废黄河),洪水排泄不畅,四处泛滥。
侵占了淮河的入海河道,让原本成形的淮河水系产生紊乱,以此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出现,或涝或旱。淮河自此自进入多事之秋。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黄河尽归东流入海,这是人为干预而堵塞北流的结果。此后,黄河在决口北流和强制东流间漂泊不定。
1)1081年在澶州小吴埽决口北流,仍由天津处入海;
2)哲宗时回河东流工程相继兴修,至1092年已大部东流;
3)然仅仅数载,1099年黄河又在内黄决口,奔腾北流间东流尽绝。至此北宋劳民伤财、苦心经营的回河东流工程彻底以失败告终。正如《宋史》中所载:“屡塞屡决,至南渡而后,贻其祸于金源氏(即统治黄河中下游的金朝)”。
黄河是什么样变化的一文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苦难-灾难 繁衍-繁育 凶猛-凶恶
忧患-忧虑 侵蚀-侵害
【反义词】
茂密-稀疏 肥沃-贫瘠 温暖-寒冷
繁衍-灭亡 松散-紧密 流失-回归
简介
《黄河是什么样变化的》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解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因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大家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不然就可以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马上,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因素;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了解,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告诉大家要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