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齿锥齿轮计算公式,斜齿轮计算公式大全图解

斜齿锥齿轮计算公式?
斜齿计算公式:中心距a=d1+d2/2,分度圆直径d=mz/cos ,齿顶高ha=m,齿根高hf=1.25m,全齿高h=ha+hf。
斜齿轮计算公式大全?
斜齿轮外径的公式:D=mZ/cosβ+2m)m-法向模数 β-螺旋角 Z-齿数 D-齿顶圆直径(外径)。
如齿数75,螺旋角27.3度,法向模数计算值1.425。计算斜齿轮外径。
D=mZ/cosβ+2m)=1.425*75/27.3+2*1.425)=123.2MM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则更高于直齿,且可凑紧中心距用于高速重载。 斜齿轮减速机是新奇,比较受欢迎减速传动装置。
斜齿齿距计算公式?
要计算斜齿轮参数,你要清楚基本参数:
法向模数m_n、齿数Z、法向压力角α_n、螺旋角β
齿顶高系数h*大多数情况下的取1,齿根高系数c*大多数情况下的取0.25。有变位,还需要计算变位:x
下面就计算基本参数
端面模数:m_t=m_n/cosβ
端面压力角计算公式:tan (α_t)=tan (α_t)/cos(β)
分度圆直径:D=m_n×z/cos(β)
齿顶圆直径:无变位:Da=D+2×m_n×h* 有变位:Da=D+2×m_n ×(h*+x)
齿根圆直径:无变位:Df=D-2×m_n×(h*+c*) 有变位:Df=D-2×m_n×(h*+c*-x)
基圆直径:Db=D×cos(α_t)
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尺寸如:法向齿距,端面齿距等都可以通过查有关手册取得
、模数m=齿距p/圆周率π
2、齿距p=模数m*圆周率π
3、咬合中线Ho=齿条高Hk-模数m
4、模数m=齿距p/(圆周率π*三角函数cosB)
5、齿距p=模数m*(圆周率π*三角函数cosB)
斜齿模数计算公式?
斜齿轮的法面模数是标准模数,根据标准模数值选取。斜齿轮的端面模数,与法面模数、螺旋角,有对应关系。 Mt = Mn / cosβ 。 Mn,法面模数;Mt ,端面模数;β,螺旋角。
齿轮的直径计算方式:齿顶圆直径=(齿数+)*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模数:M齿齿顶圆直径=(+)*=mm分度圆直径。
中心距等于两齿轮齿数和乘模数除以二倍的COS螺旋角。
斜齿轮端面模数mt=mn/cosβ,这当中:mn为斜齿轮法面模数,即斜齿轮的标准模数,β为斜齿轮的螺旋角(分度圆)。、端面节Pt=πmt=πmn/cosβ、端面基节Pbt。
计算原理及方式:差动挂轮公式:差动定数*sinB/Mn*K=a/b*c/d说明:差动定数-每种型号的滚床定数是不一样的要查清自己机床的定数是多少。sinB-工件的螺旋角 Mn
斜齿轮的法面模数是标准模数,根据标准模数值选取。斜齿轮的端面模数,与法面模数、螺旋角,有对应关系。 Mt = Mn / cosβ 。 Mn,法面模数;Mt ,端面模数;β,螺旋角。
齿轮自动计算公式表?
计算公式:
齿顶圆直径=(齿数+2)*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4.5模数
例如:M4 32齿齿顶圆直径=(32+2)*4=136mm分度圆直径=32*4=128mm齿根圆直径=136-4.5*4=118mm
拓展:
模数是决定齿大小的原因。齿轮模数被定义为模数制轮齿的一个基本参数是人为抽象出来用以度量轮齿规模的数。目标是标准化齿轮刀具,减少成本。直齿、斜齿和圆锥齿齿轮的模数都可以参考标准模数系列表。
随着工业发展水平持续性提升,定制的大批量生产齿轮不少都使用非标的模数,使其意义被弱化。
假设齿轮的齿数一定,模数越大则轮的径向尺寸也越大。模数系列标准是按照设计、制造和检验等要求制订的。针对具有非直齿的齿轮,模数有法向模数mn、端面模数ms与轴向模数mx的区别,它们都是以各自的齿距(法向齿距、端面齿距与轴向齿距)与圆周率的比值,也都以毫米为单位。对於锥齿轮,模数有大端模数me、平均模数mm和小端模数m1之分。针对刀具,则有对应的刀具模数等。标准模数的应用很广。在公制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同步齿形带传动和棘轮、齿轮联轴器、花键等零件中,标准模数都是一项基本的参数。它对上面说的零件的设计、制造、维修等都起着基本参数的作用(见圆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
计算公式:
模数m = 分度圆直径d / 齿数z = 齿距p / 圆周率π
从上面说的公式可见,齿轮的基本参数是分圆直径和齿数,模数只是人为设定的参数是一个比值,它跟分圆齿厚相关,因而能度量轮齿大小是工业化过程的历史产物。
1
齿轮 模数 :m=p/π
齿轮模数 m=齿距 p 除以 3.14
测绘时的简易计算 m=齿顶圆直径(外径)d 除以 (齿数z+2)
2 齿轮 分度圆直径:d=mz
分度圆直径d=模数m 乘以 齿数z
3 齿轮 压力角 :标准齿轮的压力角为20度
压力角 标准为20度 其他还有 14.5度17.5度15度25度和28度
4 齿轮 变位系数 :
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刀具中心线不与齿轮的分度圆相切,刀具中心与齿轮的分度圆的距离除以模数所得的商就是齿轮的变位系数。刀具中心线在齿轮的分度圆之外,为正变位,变位系数为正,反之为负。
注 : 大多数情况下一对齿轮啮合一大一小相差悬殊时,小齿轮要做正变位,大齿轮做负变位,以保证它们的使用寿命比较均衡
5 齿轮 跨齿数:k=zα/180+0.5
跨齿数k=齿数x压力角/180+0.5 (注:一定要四舍五入取整数)
6 齿轮 公法线长度 直齿公式 Wk=mcosα[(k-0.5)π+zinva] 简化为;Wk=m[2.9521*(k-0.5)+0.014z]
斜齿公式 Wk=mcosα[(k-0.5)π+zinva]+2xtanα α=20时 tanα-α=0.01490438
这当中:α= 压力角 标准为20度 其他还有 14.5度17.5度15度25度和28度
K = 跨齿数 X=变位系数 invα=tan(α)-α
7 齿轮 齿跳 Fr大多数情况下为0.025 (表示各齿跳动公差)
8 齿轮 齿向 Fβ大多数情况下为0.008 (表示各齿向公差)
9 齿轮 齿形 Ff 大多数情况下为0.008 (表示各齿形状大小公差)
10 齿轮 齿距 p=πm m 模数
11 齿轮 齿顶高 ha=ha*m
12 齿轮 齿根高 hf=(ha*+c*)m
13 齿轮 齿顶圆直径 da=(d+2ha) d :分度圆直径 ha ;齿顶高
14 齿轮 齿根圆直径 df=d-2hf=(z-2ha-2ca*)m
15 中心距 a=(d1+d2)/2=(z1+z2)m/2 d1和d2配对的两个齿轮分度圆直径;z1和z2两齿轮齿数
斜齿轮导程计算公式?
斜齿圆柱齿轮导程计算公式为L=πdctgβ。式中d-分度圆直径、β-分度圆螺旋角
tanγ=(zm/d)γ-蜗杆导程角,也等于蜗轮的螺旋角。z-蜗杆头数m-模数,2.5d-蜗杆分度圆直径。 假设是单头、外径Φ30,则tanγ=1×2.5/(30-2×2.5)=0.1,γ≈5.710593°=5°42′38″ 假设是单头、分度圆Φ30,则tanγ=1×2.5/30≈0.833333,γ≈4.763642°=4°45′49″
有关斜齿轮的计算公式?
你好,螺旋角大多数情况下是取值的8-20度,公式是螺旋角=arccos*Mn(z1+z2)/2a。
您的斜齿直径是齿顶直径还是齿根直径啊?端面模数公式Mt=Mn/cos
斜齿轮计算公式?
要计算斜齿轮参数,你要清楚基本参数:法向模数m_n、齿数Z、法向压力角α_n、螺旋角β齿顶高系数h*大多数情况下的取1,齿根高系数c*大多数情况下的取0.25。
有变位,还需要计算变位:x下面就计算基本参数端面模数:m_t=m_n/cosβ端面压力角计算公式:tan (α_t)=tan (α_t)/cos(β)分度圆直径:D=m_n×z/cos(β)齿顶圆直径:无变位:Da=D+2×m_n×h* 有变位:Da=D+2×m_n ×(h*+x)
齿根圆直径:无变位:Df=D-2×m_n×(h*+c*
) 有变位:Df=D-2×m_n×(h*+c*-x)基圆直径:Db=D×cos(α_t)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尺寸如:法向齿距,端面齿距等都可以通过查有关手册取得!扩展资料:
螺旋线旋向判别:第一我们将齿轮轴线垂直,若螺旋线右边高为右旋;反之,螺旋线左边高为左旋。
端面和法面参数:端面:垂直于齿轮轴线的平面,端面上的参数大多数情况下加下标t;法面:与螺旋线垂直的平面,法面上的参数大多数情况下加下标n。
(1)齿距与模数:=t=π(2)压力角:大多数情况下规定法面内的参数为标准参数。
a、正确啮合条件:螺旋角一定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法面模数m与法面压力角要求分别相等。
b、几何尺寸计算:在计算时可将直齿轮的计算公式直接用于斜齿轮的端面是因为一对斜齿轮传动在端平面上基本上等同于一对直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种类有不少种,这当中斜齿圆柱齿轮的效率很高,比如直齿圆柱齿轮的传动的效率低于斜齿圆柱齿轮的传动。
斜齿圆柱齿轮与直齿轮机构一样,斜齿圆柱齿轮能用到减小中心距a的方式以便用于提升传动的承载能力可用于高速运转状态。斜齿轮减速机是一种新奇,比较受欢迎减速传动装置。斜齿轮减速机体积小重量轻,并且经济型好。
优点:
(1)啮合性能好:斜齿圆柱齿轮轮齿当中的啮合过程是一种过度的过程,轮齿上的受力也是渐渐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斜齿轮适用于高速,重载情况。
(2)重合度大:重合度的增大使齿轮的承载能力提升。以此延长了齿轮的寿命。
重合度主要主要还是看啮合时间,而斜齿轮的啮合时间长,接触面积大,使应力减小。并使传动平稳,且增多了其经济性。
(3)结构紧凑:小齿数越少,则结构越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