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当前位置: > 财会 > ACCA > acca课程 >

信息技术需要几门课基础,信息技术课评价标准

时间:2022-12-16来源:华宇网校作者:acca课程 ACCA网课
信息技术需要几门课基础

信息技术需几门课基础?

信息技术需五门基础课程。

因为信息技术需学习的课程有高等数学么,英语,还有计算机基础原理,你们基本的编程语言C语言,还有数据结构等基础课程,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方面相关的基础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主要是对计算机方面的研究的,因为信息技术就是有计算机延伸的一个方向。

信息技术2.0评课标准?

一、主题明确,重要考试难点及核心内容合理

本堂课顾老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了解flash功能按钮的有关概念和特点,并能掌握并熟悉功能按钮的简单创建和使用方式。能很好地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刚才学课程的实质上情况开展教学,整体效果很好。教学准备也较为充分。

二、学生实践,自主有效

本课教学中,在“自制基础功能按钮”等操作实践途中,顾老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自主练习,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促进了学生积极自主地参加实践,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方式详细指导,适时合适

“自制基础功能按钮”实践操作等途中,要求学生自主与协作相宜的方式完成任务。在这里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较为合适。当有小部份学生在操作过程产生问题时,教师能相机详细指导,并充分面向我们全体学生,特别要注意关注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方式运用较适时合适

四、师生关系,自然融洽

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前提。顾老师创设了一个平等融洽、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课堂中能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同能对学生使用一部分表场和激励的方式。

五、教学风格,特色鲜明

我们常说: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提倡个性化教学将成为一种趋势。顾老师风趣的谈吐、洪亮略有磁性的声音,使整堂课较有激情,大多数考生能仔细听老师介绍,老师的语言自始至终显得有力而富有活力。课堂中的“脑筋急转弯”、“猜谜”等大大激发了考生们的学习兴趣,顾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有以下一部分不够:

1.顾老师讲得太多,部份操作内容可以让学生先尝试操作,然后让学生发现问题,老师再适时介绍与详细指导,这样学生效果会更好些,并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主体。整个的教学过程老现讲得多,学生实践得少了一部分。

2.顾老师的口头语,如“是不是”、“对不对”等习惯用语太多。老师的语言组织不够严密。

3.在投影出示“成功[关键词]”时,投影字体太小,颜色太暗,对比不明显,下面学生看不知道。

4.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完成,顾老师没有对这位学生的操作进行较有针对性的点评。另外对每一次考生们的操作情况也没有很好的总结与评价。

有以下几点建议:

1.刚上课启动部份,演示教学,因屏幕太小,建议一开头就使用广播教学演示可以更清晰些(因后排考生看不知道),课堂10分钟后顾老师兼用了电子教室广播教学功能,这个问题处理了。

2.在演示介绍制作笑脸功能按钮途中,顾老师:“看老师是什么样制作这个功能按钮的?”,假设顾老师这么引导:“考生们你们想清楚这个功能按钮是什么样制作出来的吗?”,考生们的兴趣可以被大大激发出来,效果会更好些。

3.建议在制作笑脸功能按钮时,可以分步教学,让学生循序渐进,这样学生可以掌握并熟悉得更好些。

4.在学生操作建立隐藏功能按钮途中,可以具体安排一名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效果会更好些,考生们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

5.建议部份操作老师能够让用“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展开。小组分工合作学习能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并很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也可以更大限度在改变学生的积极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五个阶段特点?

.1.实验探索阶段(1981—1986)

1981年在瑞士洛桑召开了第三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会上前苏联学者伊尔肖夫做了有关“计算机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的报告,导致与会者的非常大的反响。我们国内派代表团参与了本次会议,回来后把全世界计算机教育情况向教育部作了汇报和研究。在华夏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国内5所大学附中(北大、北师大、清华、华东师大、复旦)以高中选修课的形式开展计算机课程试验。因为条件的限制,并受伊尔肖夫报告的影响,当时的教学内容以程序设计语言为主。

1983年,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学计算机试验工作会议”,在试验的基础上,制订了高中计算机选修课大纲《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试行)》,于1984年发布。这当中规定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是:

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对人类的影响;

掌握并熟悉基本的BASIC语言并初步具备读、写程序和上机调试的能力;

初步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课时规定为40~60小时,并要求有三分之一的课时保证上机操作。

本次会议后,计算机普及教育,在一部分大中城市普遍开展起来。比如在北京,在几十所中学配置了计算机房,编写了考试教材,在重点学校开展了计算机课的教学试验。

2.稳步发展阶段(1986~1991)

1986年国家教委在福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引导工作会议”。本次大会受1985年在美国召开的第四次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工具论”的影响,更改了1983年的大纲,于1987年10月28日颁发,名为《普遍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大纲(试用)》。大纲增多了三个应用软件(字处理、数据库、电子表格)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也对应地涵盖了计算机的应用。

这一阶段每个省份和大中城市扩大了试验的规模。如北京在城区全部中学开设了计算机课,郊区的重点也开展了计算机教育,并进行了统一考试的试点。

3.积极发展阶段(1991~1997)

1991年10月国家教委在济南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引导工作会议”,会议上教委副主任柳斌作了总结报告。本次会议是我们国内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引导工作者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国家教委很重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成立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颁发了“有关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的纲领性文件。整个社会也启动重视计算机普及教育。

按照本次会议精神,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1991年启动起草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纲要》,经多次更改,1994年10月正式下发。该纲要对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地位、性质、目标和内容有了比较具体的要求,第一次提出了计算机课程将一步一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基础性科学的观点。

新纲要规定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共涵盖5个模块: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本操作与使用;

计算机哪些经常会用到软件讲解;

程序设计语言;

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还有对人类社会社会的影响。

同时还颁发了《中小教育引导工作者“计算机培训”详细指导纲要》,从行政和法规上把教师中的计算机普及工作提到日程上来。

1996年9月国家教委又颁发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软件规划(1998~2023)》,进一步推动了我们国内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

4.全面逐步递次推动阶段(1997~2023)

从1991年到1997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是硬件CPU由16位发展到32位;二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到广泛应用的阶段;三是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及其对应的应用软件的发展,形势要求在保留原纲要的一部分稳定的、基本的主要内容基础上,对详细指导要做必要的调整和更改。“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起草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详细指导纲要(修订稿)》,主要是增多图形操作界面、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经常会用到工具软件等。经过全国中小学考试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议,于1997年10月由国家教委正式颁发。

新的更改稿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地位、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并对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做了规定。小学涵盖5个模块,中学有10个模块,分为基本模块、基本选学三类。

基本模块为: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微机操作系统的操作与使用;

汉字输入及西文文字处理;

基本选学模块:

数据处理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电子表格;

LOOG绘图;

多媒体基础知识及多媒体软件应用;

Internet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选学模块:

经常会用到工具软件的使用;

程序设计初步。

5.大力普及阶段(2023~)

10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引导工作会议,会上教育部陈至立部长亲自做了主题报告。面对世界的形势,提出了我们国内教育信息化的宏伟规划。会议上散发了三个文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和以“校校通”为名的远程教育网,这又是我们国内中小学信息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针对信息技术课程,一是把计算机教育提升为信息技术教育;二是把课程定为初、高中的必修课。即提出 起高中启动设为必修课; 起大多数初中启动设为必修课; 起大中城市的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11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详细指导纲要(试行)》。新的详细指导纲要把课程更名为“信息技术”,对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改和补充,非常是增多了“互联网及其应用”的模块。

信息技术教育项目有什么?

(1)教育思想的“信息化”。要从工业化社会的班级批量化、“一刀切”教育思想转向信息化社会的个性化、人本化教育思想。

(2)教育资源的“信息化”。要创建分布式的、超链接的、非线性的、多媒体化的、开放的、智能生成式的各种教育信息资源库,使学校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电子化、互联网化;要建立教育资源信息系统,使人、财、物、时间、空间等各自不同的资源要素的调控与管理优化。

(3)课程考试教材的“信息化”。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持续性深化课程考试教材改革;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努力提升各科学教育材的技术含量,注意培养学习者的信息能力。

(4)教学模式的“信息化”。要注重建构主义、人本主义、行为主义、认识和了解主义理论的综合运用,构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要将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创新等环节的组配作为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

(5)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技术的核心,提升各自不同的软件、硬件、潜件中的技术含量与信息质量。

(6)教育环境的“信息化”。创设丰富、多样、美好的教育信息环境,使师生在任什么时候间任何地址位置都可以取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环境的熏陶。

(7)教学评估的“信息化”。注重计算机与互联网在评估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结果分析中的应用,使评估常常化、自动化、智能化。非常要注重信息导航与实时评估,使教学过程能自动朝教学目标演进。

(8)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以绩效为价值取向改革教育管理模式;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常见管理、人事管理、工资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9)教师素质的“信息化”。要注重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提升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主要教什么?

第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应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是集知识性、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的一门学科。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其次,小学信息技术考试教材内容主要由八大模块组成:

1、计算机初步

2、操作系统简介

3、电脑绘画

4、文字处理

5、用电脑制作多媒体作品

6、互联网基础讲解

7、简单的程序设计

8、机器人和新技术

后,对小学生来说,能促使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要内在驱动力是兴趣爱好。详细到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若能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他们便会主动去探索信息技术知识,练习计算机操作。故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首先目标是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加强知识性、趣味性,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的要求主要是双基,一个是基础信息的素养,还有一个是基础信息的能力,故此,就是包含以下哪些方面,一个是经常会用到软件的使用,例如说像office系列word,PPT的使用和操作,另外一个是基本的网络的技能,那这些针对目前的小学生来说应该都是驾轻就熟,重要,要优先集中精力的是要理解这些所用的功能背后的一部分简单的原理,例如说互联网是咋联通的,网页内容是咋搭建的,既然如此那,学生具备了这些基础的信息素养还有基本的编辑能力后面,既然如此那,就可以进行更高阶的,例如说像数据结构数据库,算法等等的能力的学习,既然如此那,提到算法,这当中的就是像麻省理工学院的scatch是目前小学生应用非常多的。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部分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平日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符合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可以在他人在帮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清楚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质上生活直接有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有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可以与他人协作或独立处理与课程有关的问题,完成各自不同的任务。  4、在他人帮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关性。  5、培养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可以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1、使学生具有很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透彻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可以熟练地使用网络在线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式。  3、掌握并熟悉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式。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还有在实质上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可以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关性。  8、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根据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相关的活动。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具体安排  中小学住处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现在要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各地区可按照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质上情况在两类模快中选取一定程度上的教学内容。  课时具体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于68学时;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于68学时;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大多数情况下为70-140学时。  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百分之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一定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用考核学生实质上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法。  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有条件的地才可以以由教育部门领导组织信息技术的等级考试的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时,也可以考虑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科目。  附: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小学  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  (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号码等。  (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并熟悉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部分应用。  (4)认识信息技术有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讲解  (1)汉字输入。  (2)掌握并熟悉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  (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  (1)绘图工具的使用。  (2)图形的制作。  (3)图形的着色。  (4)图形的更改、复制、组合等处理。  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  (1)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2)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模块五互联网的简单应用  (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  (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讲解。  (2)多媒体作品的编辑。  (3)多媒体作品的展示。  初中  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  (1)信息与信息社会。  (2)信息技术应用初步。  (3)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4)信息技术有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  (5)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6)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简介。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1)汉字输入。  (2)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  (5)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式  (1)文本的编辑、更改。  (2)版式的设计。  * 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1)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    (2)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3)数据的表格处理。  (4)数据图表的创建。  模块五互联网基础及其应用  (1)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  (3)因特网络在线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    (4)电子邮件的使用。  *(5)网页制作。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讲解。  (2)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  (3)作品中各自不同的媒体资料的使用。  (4)作品的组织和展示。    模块七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1)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  (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4)计算机安全。  (5)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  (6)计算机的过去、目前和未来。  高中  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  (1)信息与信息处理。  (2)信息技术的应用。  (3)信息技术发展展望。  (4)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5)信息技术有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  (6)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1)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  (2)汉字的输入。  (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文件、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  (5)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  (6)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式  (1)文本的编辑。  (2)其他对象的插入。  (3)特殊效果的处理。  (4)版式设计。  模块四互联网基础及其应用  (1)互联网通信基础。  (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  (3)因特网络在线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  (4)电子邮件的使用。  (5)因特网络在线其他应用。  (6)网页制作。  *模块五数据库初步  (1)数据库基本概念。  (2)数据库的操作环境及其操作。  (3)数据的组织与利用。  模块六程序设计方式  (1)问题的算法表示。  (2)算法的程序达到。  (3)程序设计思想和方式。  *模块七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制作工具及其特点。  (2)各种媒体资料的处理与使用。  (3)多媒体作品的制作。  (4)多媒体作品的公布。  模块八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  (1)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2)计算机的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  (3)软件系统简介。  (4)计算机的安全。  (5)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  (6)计算机的过去、目前和未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涵盖五个方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途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式、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

⑴需要在多媒体和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开展课程教学活动。

⑵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⑶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节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程,并非简单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讲授。而是应该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真正改革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我觉得有以下哪些方面:

1、后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要达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教育一定要进行深入透彻的变革:要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学习的培养目标。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唯有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可以把把终身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才可以够理解信息所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需达到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的;可以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学习者当中是协商的、合作的。

信息技术的五大特点?

1、信息技术具有技术的大多数情况下特点-技术性。详细表现为:方式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

2、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它技术的特点-信息性。详细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升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变动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扩展资料:

信息技术教育涵盖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理论领域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科学是现代教育学研究的一个新分支,又具有课程教学论的一部分特点,详细涵盖概念体系、理论框架、原理、出题、模式、方式论等研究内容。

实践领域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教学活动,一种工作实践,一项教育现代化事业,详细涵盖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资源建设、课程考试教材的设计开发、师资培训、教学中各自不同的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学习详细指导、评价与管理等。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这里,“利用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后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信息技术教育的详细指导思想: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并熟悉信息技术知识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有什么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这一块内容在教师招聘的考试途中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这一内容的考察主要是偏重于理解,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将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分为四种:“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责任编辑:华宇考试网)

    acca课程热门资讯

  • 信息技术需要几门课基础,信息技术课评价标准

    信息技术需几门课基础? 信息技术需五门基础课程。 因为信息技术需学习的课程有高等数学么,英语,还有计算机基础原理,你们基本的编程语言C语言,还有数据结构等基础课程,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方面相关的基础重要内容及...

    2022-12-16

  • 购车利息算法,汽车利率怎么算的啊

    购车利息算法? 计算汽车贷款的利息,要先分清个人汽车贷款的还款方法是哪一种。汽车贷款的还款方法主要有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在计算时,一定要区分开来计算。而计算汽车贷款利息的方式主要有: 1、公式计算。 计算汽车...

    2022-12-16

  • 设备MTBF预测方法是怎样的呢设备MTBF预测方法是怎样的呢根据设

    设备MTBF预测方式是什么样的呢? 按照设备在数据信息采集周期内的MTF数值可以筛选出稳定性差的设备种类和设备台数。MTBF数值越小的某类或某台设备说明其稳定性越差是需进行预防保全的重点设备。 按照设备在数据信息采集周期...

    2022-12-16

  • 分块行列式的计算公式,分块矩阵次对角线行列式

    分块行列式的计算公式? 化简成上三角或者下三角型分块行列式,然后上三角直接把对角线行列式相乘,下三角把对角线相乘后乘以-1的阶数相乘次幂 分块矩阵行列式这个计算公式可以请看下方具体内容证明: 1、行列式的Laplace定...

    2022-12-16

  • 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出处,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出版社及作者

    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出处? 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作者是易行和张迟 出版社是河北教育出版社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出版社及作者? 书名: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原价:18.00元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作者), 制订 (作者) 出版社:北...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