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当前位置: > 公考 > 公务员国考 > 国考题库 >

钢筋重量怎么算公式,钢筋算量公式推导图

时间:2022-10-10来源:华宇网校作者:国考题库 公务员网课
钢筋重量怎么算公式

钢筋重量怎么算公式?

实际上计算钢筋重量很好记,记住0.00617就可以。

钢筋一米的重量(Kg)=钢筋的大小(mm厘米)×钢筋的大小(mm里面)×0.00617

钢筋大小×钢筋大小×0.00617 = 钢筋一米重量

不管什么钢筋,圆钢螺纹钢,都是钢筋大小×钢筋大小×0.00617,0.00617是通用的。

圆钢和螺纹钢虽然给人的印象明显不同,理论总量差不多的,都是0.00617

Φ12(含 12)以下和 Φ28(含 28)的钢筋大多数情况下小数点后取三位数, Φ14 至 Φ25 钢筋大多数情况下小数点后取二位数。

钢筋算量公式推导?

钢筋基本算量

螺纹钢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直径mm×直径mm×0.00617×长度m

例子:螺纹钢Φ20mm(直径)×12m(长度)

计算:20×20×0.00617×12=29.616kg

钢管重量计算公式

公式:(外径-壁厚)×壁厚mm×0.02466×长度m

例子:钢管114mm(外径)×4mm(壁厚)×6m(长度)

计算:(114-4)×4×0.02466×6=65.102kg

钢筋理论计算重量公式?

计算钢筋每米重量的口诀:

钢筋直径自相乘,

单位毫米要记清,

再乘零零六一七,

就是钢筋每米重。

我们来推导下公式,验证下对不对

钢筋为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 V=π×R×R×L,D:钢筋直径(mm),R:钢筋半径(mm),L:圆柱体长,1米长(1000mm),π=3.1415927,每米钢筋体积为:V=π×R×R×L=π×D/2×D/2×L=3.1415927×D×D/4×1000=785.398175×D×D(立方mm);

每米钢筋重G=V×d(d钢筋比重:7.85g/立方厘米=0.00785g/立方毫米)

G=V×d= =785.398175×D×D×0.00785 =6.1653757×D×D(g)

将上面说的结果化为公斤(kg):6.1653757×D×D(g)/1000=0.0061653757×D×D(kg)。四舍五入得:每米钢筋重=0.00617 D×D(kg)。

钢筋怎么算公斤?

钢筋怎么计算重量?

建筑钢筋比重是根据每立方米7.85吨为计算依据,常见的计算办法和过程,G是代表钢筋的重量,R是代表钢筋的半径,t代表钢筋的比重,π是代表钢筋圆周率,V代表钢筋体积,G=Vt=1πR2t,公式中就是一米钢筋的重量数值,如直径是20钢筋,0.01×0.01×3.14×1(1米钢筋)×7.85=0.00246吨。

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直径(mm)×直径(mm)×0.00617×长度(m)=钢筋重量(kg),即钢筋重量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同时钢筋理论重量(Kg)≈0.00785×截面面积【Π*钢筋半径(mm)*钢筋半径(mm)】。

钢筋换算重量?

实际上计算钢筋重量很好记,记住0.00617就可以。

钢筋一米的重量(Kg)=钢筋的大小(mm厘米)×钢筋的大小(mm里面)×0.00617

钢筋大小×钢筋大小×0.00617= 钢筋一米重量

不管什么钢筋,圆钢螺纹钢,都是钢筋大小×钢筋大小×0.00617,0.00617是通用的。

圆钢和螺纹钢虽然给人的印象明显不同,理论总量差不多的,都是0.00617

Φ12(含 12)以下和 Φ28(含 28)的钢筋大多数情况下小数点后取三位数, Φ14 至 Φ25 钢筋大多数情况下小数点后取二位数。

下面是(墙,柱,梁,板)的长度计算

框架梁钢筋理论长度,长度×d×d××0.00617 就是重量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通长钢筋

上部通长钢筋(上通长筋 1)长度=通跨净跨长+2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 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 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通长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长度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 2×15d: 抗扭钢筋:算法和通长钢筋一样,

5、拉筋(拉钩)

拉筋长度=(梁宽- 2×保护层)+ 2×11.9d(抗震弯钩值)+ 2d拉筋根数:拉筋的个数=跨度长度÷拉钩分布间距

注意:拉钩是隔一挂一的,计算时,根据箍筋非加密区间距的两倍计算。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 2×保护层+梁高 -2 ×保护层)+ 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 /加密区间距 +1)×2+(非加密区长度 /非加密区间距- 1)+1

7、吊筋 吊筋长度= 2*锚固+2*斜段长度 +次梁宽度 +2*50 ,这当中框梁高度 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 Ln/3+中间支座值+ Ln/3;第二排为 Ln/4+中间支座值+ 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 ≥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 Ln/3+前中间支座值)+( 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 Ln/4+前中间支座值)+( Ln/4+后中间支座值)。

一、非框架梁钢筋理论长度

针对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一样之处在于:

1、 普通梁箍筋没有加密和非加密区2、 下部钢筋锚入支座只要能 12d3、 上部钢筋锚入支座,不可以再考虑 0.5Hc +5d 的判断值。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 Ln/3;

2、下部钢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钢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 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 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 ≥0.2Ln1 ≥1.5hb;

7、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还是和框架梁一样的算法

剪力墙钢筋理论长度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难计算的构件,布置钢筋乱,还有洞口

1、剪力墙涵盖墙身、墙梁、墙柱、洞口,等等,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自不同的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自不同的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一样;

5、墙柱有各自不同的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一样还有不一样的计算方式。

需计算的工程量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理论长度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 -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 -保护层 +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 -保护层 +0.65Lae内侧钢筋长度=墙长 -保护层 +弯折

暗拄与墙身相平,水平钢筋根数=层高 /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 -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 -保护层 +0.65Lae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 /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假设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这当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端拄突出墙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 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 /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 端柱边 50mm 启动布置)中间层 无变截面 中间层 变截面 顶层 内墙 顶层 外墙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 15d。

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 -保护层 +弯钩(弯钩长度= 11.9+2*D )

2、根数=墙净面积 /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 -门洞总面积 -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 ×竖向间距。

第二节:剪力墙墙柱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假设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当成是框架柱,故此,其锚固也同框架柱一样。

第三节剪力墙墙梁

一、连梁钢筋理论长度

1、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 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 Lae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 N=(LAE-100/150+1)*2+ (洞口宽 -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 即 N=(洞口宽 -50*2)/间距+1(中间层)

二、暗梁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第三章柱

KZ 钢筋的构造连接

基础层钢筋理论重量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 -保护层 +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 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里面的箍筋是定位作用, 防止浇筑混泥土钢筋移位。图集规定是2个箍筋、

第二章中间层

一、柱纵筋钢筋理论重量

1、 KZ 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 -现目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 +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 中间层的箍筋根数= N 个加密区 ÷加密区间距 +N+非加密区 ÷非加密区间距-

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 分别是:嵌固层箍筋加密区长度取 Hn/3;上部取 Max{500 ,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假设柱子绑扎搭接,既然如此那,搭接范围内同时需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是: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 Max{500 ,柱长边尺寸, 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假设该柱采取绑扎搭接,既然如此那,搭接范围内都是需加密。

第三节顶层

顶层 KZ 因其所身处位置不一样,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各自不同的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一样。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 Hn+顶层钢筋锚固值,既然如此那,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弯锚(≦ Lae):梁高-保护层+ 12d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直锚(≧ Lae):梁高-保护层≧ 1.5Lae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8d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注意: 在 GGJ V8.1 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

Lae):梁高-保护层+ 12d

直锚(≧ 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 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 Hn+顶层钢筋锚固值,既然如此那,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 Lae):梁高-保护层+ 12d ; 直锚(≧ 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1.5Lae

注意:在 GGJ V8.1 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 Lae):梁高-保护层+ 12d

直锚(≧ Lae):梁高-保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 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

三、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 Hn+顶层钢筋锚固值,既然如此那,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

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 Lae):梁高-保护层+ 12d 直锚(≧ Lae):梁高-保护层

第四章 板的钢筋理论长度

在实质上工程中,我们清楚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 )、支座负筋、分布筋 、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 =轴线尺寸 +左锚固 +右锚固 +两端弯钩(假设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 -扣减值) /布筋间距+ 1

二、负筋和分布筋

负筋长度 =负筋长度 +2边弯钩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 -扣减值) /布筋间距+ 1

分布筋长度 =负筋布置范围长度 -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 =负筋的长度 /分布筋间距 +1

三、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支撑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 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就可以。

TAG标签:

   钢筋算量公式推导图       钢筋重量怎么算公式   

(责任编辑:华宇考试网)

    国考题库热门资讯

  • 钢筋重量怎么算公式,钢筋算量公式推导图

    钢筋重量怎么算公式? 实际上计算钢筋重量很好记,记住0.00617就可以。 钢筋一米的重量(Kg)=钢筋的大小(mm厘米)×钢筋的大小(mm里面)×0.00617 钢筋大小×钢筋大小×0.00617 = 钢筋一米重量 不管什么钢筋,圆钢螺纹钢,都是钢筋大小×钢...

    2022-10-10

  • 阴影部分的面积公式,正方形求阴影面积公式

    阴影部分的面积公式? 可以先求整体面积S,然后求空白面积S1,后面可得出S影=S—S1。割补法是指:把一个图形的某一些割下来,填补在图形的另一些,在原来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使其转化为旧的图形。割补法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022-10-10

  • 周期与频率换算公式是什么,波长跟频率的公式

    周期与频率换算公式是什么? 周期频率公式是T(周期)=1/f(频率)。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经常会用到符号f或ν表示,单位为秒分之一,符号为s-1。为了纪念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

    2022-10-10

  • 正弦的对称轴,正弦对称轴公式推导过程

    正弦的对称轴? 正弦对称轴是x=kπ+π/2,k是整数 补充: 正弦曲线可表示为y=Asin(ωx+φ)+k,定义为函数y=Asin(ωx+φ)+k在直角坐标系上的图象,这当中sin为正弦符号,x是直角坐标系x轴上的数值,y是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上函数对应的y值,k、ω和φ是...

    2022-10-10

  • 公式法abc代表什么,职高高一下册数学公式

    公式法abc代表什么? a代表二次项系数。b代表一次项系数,C代表常数项试题。 职高高一上册数学公式? 一)两角和差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

    20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