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侧压力计算公式及来源,影响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不一样侧压力计算公式及来源?
混凝土的侧压力通俗的说就是帕斯卡定律的实质上反映。公式为p=ρgh,p为单位面积上受的力(压强)、ρ为液体密度、g是常量、h是液体高度。
我们可以把浇筑时的砼看做一种液体,砼的密度是一定的,既然如此那,浇筑时侧压力只与模板的高度成正比,例如说,50公分厚的筏板基础,不论它有多长多宽、哪怕它有1万方砼,它作用在模板底部的侧压力也只是高六米的柱子的模板底部的侧压力的1/12,不论这根柱子有多细、哪怕唯有30*30公分的断面。
理论上砼的侧压力只和高度相关,实质上当中还应考虑浇筑时的砼冲击力,但它的影响不是很大
影响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的主要原因有什么?
在JGJ162-202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的第4.1.1条,给出了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公式: 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取两式中教小值): F=0.22γctoβ1β2V∧½ F=γc H 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kN/m ;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 ; to-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以按照实测确定。
当缺少试验资料时,可采取to=200/(T+15)计算(T为混凝土的温度℃); V-混凝土地的浇筑速度,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50~90mm时,取1.0;110~150mm时,取1.15。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分布图形如图所示,h为有效压头高度,h=F/rc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压力是入模的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新浇混凝土在浇筑、振捣和自重的共同作用下,对限制其流动的侧模板所出现的压力。我们国内相关部门在20世纪60 ~80年代初期对混凝土侧压力进行了非常多的测试研究,发现针对不一样的结构类型、尽管一次浇筑高度、浇筑速度不一样,但混凝土侧压力分布曲线的走势基本一样:即从浇筑面向下至大侧压力处,基本遵守流体静压力的分布规律;达到大值后,侧压力就随即渐渐减小或维持一段稳压高度后渐渐减小,压力图形对浇筑高度轴呈山形或梯台形分布。经试验取得的侧压力主要影响原因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1) 大侧压力随混凝土浇筑速度提升而增大,与其呈幂函数关系。(2) 在一定的浇筑速度下,因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以此增多其有效压头。(3) 机械振捣的混凝土侧压力比手工捣实增大概56%。(4) 侧压力随坍落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坍落度从7cm增大到12cm时,其大侧压力约增多13%。(5) 掺加剂对混凝土的凝结速度和稠度有调整作用,以此影响到混凝土的侧压力。(6) 随混凝土重力密度的增多而增大。通过以上试验研究,《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1992)提出了以流体静压力原理为基础,并综合多方面因素慎重考虑清楚泵送和初凝时间等相关原因的计算公式:当初凝前混凝土已充分振捣液化,则有效压头h=t0v,当浇筑高度H较小、浇筑速度较快时,可能t0v>H,则取h=H;当H很大,施工时采取分层浇筑,先浇的几层在差不多脱离了振捣影响区,有一定的“自立”能力,还有在配筋和模板等原因影响下,有效压头降低,侧压力减小,即h<t0v0,这个时候考虑一个有效压头影响系数,再计入坍落度和外加剂影响的调整系数;即当采取内部振捣器时,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压力的标准值按两式计算,并取小值。在JGJ162-202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的第4.1.1条,给出了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公式: 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取两式中教小值): F=0.22γctoβ1β2V∧½ F=γc H 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kN/m ;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 ; to-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以按照实测确定。
当缺少试验资料时,可采取to=200/(T+15)计算(T为混凝土的温度℃); V-混凝土地的浇筑速度,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50~90mm时,取1.0;110~150mm时,取1.15。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分布图形如图所示,h为有效压头高度,h=F/rc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压力是入模的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新浇混凝土在浇筑、振捣和自重的共同作用下,对限制其流动的侧模板所出现的压力。我们国内相关部门在20世纪60 ~80年代初期对混凝土侧压力进行了非常多的测试研究,发现针对不一样的结构类型、尽管一次浇筑高度、浇筑速度不一样,但混凝土侧压力分布曲线的走势基本一样:即从浇筑面向下至大侧压力处,基本遵守流体静压力的分布规律;达到大值后,侧压力就随即渐渐减小或维持一段稳压高度后渐渐减小,压力图形对浇筑高度轴呈山形或梯台形分布。经试验取得的侧压力主要影响原因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1) 大侧压力随混凝土浇筑速度提升而增大,与其呈幂函数关系。(2) 在一定的浇筑速度下,因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以此增多其有效压头。(3) 机械振捣的混凝土侧压力比手工捣实增大概56%。(4) 侧压力随坍落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坍落度从7cm增大到12cm时,其大侧压力约增多13%。(5) 掺加剂对混凝土的凝结速度和稠度有调整作用,以此影响到混凝土的侧压力。(6) 随混凝土重力密度的增多而增大。通过以上试验研究,《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1992)提出了以流体静压力原理为基础,并综合多方面因素慎重考虑清楚泵送和初凝时间等相关原因的计算公式:当初凝前混凝土已充分振捣液化,则有效压头h=t0v,当浇筑高度H较小、浇筑速度较快时,可能t0v>H,则取h=H;当H很大,施工时采取分层浇筑,先浇的几层在差不多脱离了振捣影响区,有一定的“自立”能力,还有在配筋和模板等原因影响下,有效压头降低,侧压力减小,即h<t0v0,这个时候考虑一个有效压头影响系数,再计入坍落度和外加剂影响的调整系数;即当采取内部振捣器时,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压力的标准值按两式计算,并取小值。建筑工地支模架方案中的倾倒混凝土时出现的荷载标准值和混凝土振捣时出现的模板侧压力值怎么得?
建筑工地支模架方案中的倾倒混凝土时出现的荷载标准值和混凝土振捣时出现的模板侧压力值乘以分项系数1.2。 采取振捣器时,新浇筑的普通混凝土作用于模板大压力: F1=0.22γt0в1в2γ1/2=0.22*24*200/(30+15)*1*1.2*1.414 =39.82KN/m2 F2=25*H=25*0.50=12.50KN/m2 (F1、F2取较小作为计算依据) 振捣混凝土时出现的侧压力4KN/m2 取二式中较小值F2=12.50 KN/m2 总侧压力g1=1.2*12.50+1.2*4=19.8 KN/m2 侧模厚25mm,立档间距为450mm,按四跨连续梁计算。 化为线荷载g=0.5*0.9g1=0.5*0.9*19.8=8.91 KN/m2。
侧压力系数计算公式?
混凝土的侧压力通俗的说就是帕斯卡定律的实质上反映。公式为p=ρgh,p为单位面积上受的力(压强)、ρ为液体密度、g是常量、h是液体高度。我们可以把浇筑时的砼看做一种液体,砼的密度是一定的,既然如此那,浇筑时侧压力只与模板的高度成正比,例如说,50公分厚的筏板基础,不论它有多长多宽、哪怕它有1万方砼,它作用在模板底部的侧压力也只是高六米的柱子的模板底部的侧压力的1/12,不论这根柱子有多细、哪怕唯有30*30公分的断面。
理论上砼的侧压力只和高度相关,实质上当中还应考虑浇筑时的砼冲击力,但它的影响不是很大。
砼浇筑,模板侧压力如何计算?
这个要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泵车、浇筑难度大小影响原因不的视角,只可以现场计算此外用用这个公式F=2.5H,F单位为kN每平米H单位为米,也挺方便的
桥梁墩柱混凝土侧压力怎么计算?
砼的侧压力通俗的说就是帕斯卡定律的实质上反映。公式为p=ρgh,p为单位面积上受的力(压强)、ρ为液体密度、g是常量、h是液体高度。
我们可以把浇筑时的砼看做一种液体,砼的密度是一定的,既然如此那,浇筑时侧压力只与模板的高度成正比,例如说,50公分厚的筏板基础,不论它有多长多宽、哪怕它有1万方砼,它作用在模板底部的侧压力也只是高六米的柱子的模板底部的侧压力的1/12,不论这根柱子有多细、哪怕唯有30*30公分的断面。理论上砼的侧压力只和高度相关,实质上当中还应考虑浇筑时的砼冲击力,但它的影响不是很大。
故此,说,模板的深度(高度)决定侧压力的大小。
因为这个原因实质上当中,砼的侧压力是呈三角形分布的,底边大,上面小。
侧向压力计算公式?
侧压力是一个常见的物理指标是指某种物体的侧向面所受的外力大小,有单位面积上所的力、也有某特定的物体侧面所受的载荷力。需说明的是侧面力未必是水平向的,也许是竖向的或者是一定倾斜角的,这与该物体的主力面的界定相关。这与物体表面的形状相关,简单的计算公式是 该物体受力侧面积×压强=该物体所受侧向力。
侧向压力是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出现的土压力。
p=ρgh(p是压强,ρ是液体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取9.8 N/kg,h是取压点到液面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