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所有公式,初一地理公式大全

八年级地理全部公式?
距离计算
1.原理
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
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cosφkm
2.运用:第一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总体相当,而后确定大概基本上等同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面说的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子:我们国内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
计算方法是:111km/1°×(90°-78°55ˊ)≈1221km
地方时计算
1.计算公式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假设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2.计算地方时的步骤
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3.案例子: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
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区时计算
1.计算公式
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假设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假设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一所在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2.计算区时的步骤
确定两地的时候区;确定两地的时候区数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人公式计算。
3.案例子:当某人乘坐的飞机于当地时间5月8日14点从北京起飞时,纽约(74°W)的区时是多少?
计算过程:起飞时是东八区14点,纽约的时候区数是74÷15,西五区;两地时区差是8+5=13;东八区在西五区的东面;计算:14-(8+5)=1。
日期计算
1.日期变化因素
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因为东边时间早于西边,且每隔15个经度就相差1小时。全球有360个经度,同一个地方在绕地球一周后就相差2240分钟,即1天。为消除这样的日期上的差异,国际上规定以180°经线为日界线。
子夜线:地方时为24点或O点的经线是今天和上一天的自然分界线是因为昼夜的更替而导致的。
2.注意的问题
(1)日界线两侧的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钟点一样,但日期不一样
初一地理公式?
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比例尺=图上距离:实质上距离1求两地经度之差 同为w或同为e两数相减 一个w一个e两数相加 之和大于180的 用360减去所求之和2 根据15度每小时 0.25度每分钟 将两地经度之差除以15 整数为时差 余数除以0.25的分差
地理中温度怎么计算?
气温与海拔的关系式是t=20-(6*h)
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则1千米高处,温度是20-6=14℃。2千米高处,温度是20-6×2=8℃。
故此高度h(km)的高处,温度t=20-6h。任意地的近地面大气(对流层),气温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一一因为气温的热源是地面。
大多数情况下来说:气温也是随高度增多而递减;越高越冷。同一水平面上,气压与气温呈负有关;同一水平面上,相对较热的地方是低压,相对较冷的地方是高压。
也有例外的,例如副极地地区因为冷暖气流相遇,气流抬升,反到是形成低压,而副高所在地区因为高空气压堆积,致使气流下沉,反到是在热的地方形成了高压,这都是动力因素形成的。

>>注册一级建造师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