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比热容的公式,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计算比热容的公式?
第一 g 代表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9.8米/秒^2 。 即质量为一千克的物体所受得力为9.8牛顿。 假设你的体重为50公斤则你所受的引力就是50*9.8=490牛顿。当飞机做加速上升;加速下降;盘旋;转弯等动作时其受力会出现变化。当所受力为自己重量的两倍时,则称之为2倍过载既 G=2g.比热容的公式:Q=cmΔT
即Q吸(放)=cm(T初-T末)
这当中c为比热容,m为质量,Q为能量
吸热时为Q=cmΔT升(用实质上升高温度减物体初温)
放热时为Q=cmΔT降(用实质上初温减降后温度)
Q0时为吸热,Q0时为放热
比热容的两个计算公式?
比热容计算公式:Q=cm△t
1、比热容,简称比热,亦称比热容量是热力学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个物理量。基本上任何物质都可以测量比热容,如化学元素、化合物、合金、溶液还有复合材料。历史上,曾以水的比热来定义热量,将1克水升高1度所需的热量定义为1卡路里。
2、比热容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水的比热容很大,针对气候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较小,水的这个特点对气候影响很大,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温度降低少,针对这个问题一天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温度变化大,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比热容越大,物体的吸热或散热能力越强。比热容比指的是定压比热Cp与定容比热Cv之比,一般用符号γ表示,即γ=Cp/Cv是描述气体热力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按照分子运动理论,γ的理论值为(n+2)/n,n为气体分子微观运动自由度的数目。当原子气体分子唯有三个平移运动自由度,即n=3,故γ=5/3。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一般用符号c表示。 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某一途中吸收(或放出)热量ΔQ时,温度升高(或降低)ΔT,则ΔQ/ΔT称为物体在这里途中的热容量(简称热容),用C表示,即C=ΔQ/ΔT。用热容除以质量,即得比热容c=C/m=ΔQ/mΔT。针对微小过程的热容和比热容,分别有C=dQ/dT,c=1/m*dQ/dT。因为这个原因,在物体温度由T1变化到T2的有限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T2,T1)CdT=m∫(T2,T1)CdT。 一般热容与比热容都是温度的函数,但是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太大时,可近似地看为常量。于是有Q=C(T2-T1)=mc(T2-T1)。如令温度改变量ΔT=T2-T1,则有Q=cmΔT。这是中学中用比热容来计算热量的基本公式。 与比热有关的热量计算公式:Q=cmΔt 即Q吸(放)=cm(t-t1) 这当中c为比热,m为质量,t为末温,t1为初温,Q为能量。 吸热时为Q=cmΔt升(用实质上升高温度减物体初温),放热时为Q=cmΔt降(用实质上初温减降后温度)。或者Q=cmΔt=cm(t末-t初),Q0时为吸热,Q
比热容单位如何换算?
(1)第一要明确单位所表达的物理含义
kJ/(kg.K):表示1千克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K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xx千焦。
J/(kg.℃):表示1千克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xx焦耳。
(2)开氏温标与摄氏温标只是温标的基准明显不同(摄氏温度+273.15=开氏温度),但温度每升高1K与温度每升高1℃,升高的温度是一样的。
(3)由上面的分析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进行该单位(比热容单位)换算时,只要将“千焦”换算成“焦耳”就可以,“1开”与“1摄氏度”只是变化一下符号就可以,没有必要换算。即:1kJ/(kg.K)=1000J/(kg.℃)
1J/g*℃=1J / (0.001kg*1K ) =1000 J/kg*K 。
这里℃和K是等单位间隔的,就是温度变化 1℃ 和 1K差不多的,故此,可以直接把 ℃ 换成 K。
一般热容与比热容都是温度的函数,但是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太大时,可近似地看为常量。于是有Q=C(T2-T1)=mc(T2-T1)。如令温度改变量ΔT=T2-T1,则有Q=cmΔT。这是中学中用比热容来计算热量的基本公式。
在英文中,比热容被称为:Specific Heat Capacity(SHC)。
用比热容计算热能的公式为:能量=质量×比热×温度变化
扩展资料:
1、不一样的物质有不一样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因为这个原因,可以用比热的不一样来(粗略地)鉴别不一样的物质(注意有部分物质比热相当接近)。
2、同一物质的比热大多数情况下不随质量、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如一杯水与一桶水,它们的比热一样,即比热容为广延性质。
3、对同一物质,比热值与物态相关,同一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是一定的(忽视温度对比热的影响),但是在不一样的状态时,比热是不一样的。比如水的比热与冰的比热不一样。
4、在温度改变时,比热容也有很小的变化,但大多数情况下情况下可以忽视。比热容表中所给的比热数值是这些物质在常温下的平均值。
5、气体的比热容和气体的热膨胀有密切关系,在体积恒定与压强恒定时不一样,故有定容比热容和定压比热容两个概念。但对固体和液体,二者差别很小,大多数情况下就不可以再加以区分。
如何计算比热容?公式是什么?
Q=cm△t Q吸=cm(t-t。) [t是指末温,t。是指初温] Q放=cm(t。-t) 对应的,比热容就为 c=Q吸/m(t-t。) c=Q放/m(t。-t)
>>二级消防工程师视频网课教程培训班介绍,点击图片试听名师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