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德育发展新主题,道德与法治课程诞生的背景是什么

新时期德育发展新主题?
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涵盖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和安全教育,简称“三生一安”,这当中生命教育是前提和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和重要,生活教育是方向和目标。
以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为工作主线;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建设为工作重点;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以“三生一安”为主题教育、法制教育等常态工作为基础。
道德与法治课程诞生的背景
(一)小学德育考试教材缘起
1.政治教育(解放前-“文革”结束) 文革这个时间段,在内容上主要传递的是语录化、口号化的政治宏大叙事与高度个人崇拜的现代神话,在形式上则表现为一系列的“ 运动”。
2.思想政治教育(80年代) 作为世界观、人生观的思想教育从政治教育中分化出来,成为德育的一个相对独立则组成部分,且地位持续性上升,以应对改革开放后面,青少年世界观和人生观受到的冲击。
3.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80年代末-90年代初) 从德育定义的细微变化中,可以看到品德教育(道德教育)地位在持续性提升,德育的政治意味启动渐渐减弱。
4.思想、政治、品德和心理教育(95年以后)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独立内容,正式列入各级学校德育大纲,应对学生越来越增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23- )》
真真切切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全面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统筹规划各学段法治教育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开展路径,深入逐步递次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在中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发挥法治教育的课堂主渠道作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尊崇公序良俗,牢固培养规则意识、平等意识、诚信观念和契约精神。积极探索法育的规律与特点,以宪法教育和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将规则教育、习惯养成与法治实践相结合,遵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具体安排教育内容、教育重点和方式途径,坚持落细落小落实,更多采用实践式、体验式、参加式等方法,真真切切提升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注重发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互联网文化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部门协调机制,充分利用整合各个主管部门和社会的法治教育资源,建立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调配合开展法治教育的机制,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新的局面。
小学道法课是什么?
小学道法课是《道德与法治》。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考试教材。
《道德与法治》共18册,这当中小学12册,考试教材内容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由近及远地具体安排了六大生活领域,同一生活领域内,根据学习难度的不一样,采取螺旋上升的编排方法。初中6册,紧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展开编排。
历史沿革
,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有关 中小学教学用书相关事项的公告》。《公告》明确,从 9月1日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开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考试教材名称统一修改为《道德与法治》。
新增内容
本套教科书将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初中八年级下册针对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集中讲授宪法,强化系统性。小学涉及30部法律法规,中学涉及50部法律法规,6部规定和司法解释。
小学道法课就是《道德与法治》课。《道德与法治》课发挥法治教育的课堂主渠道作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道德与法治》课促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促进校园安全,促进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思品教学的实效性,以此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尊崇公序良俗,牢固培养规则意识,平等意识,诚信观念和契约精神。
社会治理三年工程开展方案?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保证工作投入,及时总结宣传,为社会治理工作打造良好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舆论后盾。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五项主要任务:
一是开展社会治理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创建;
二是提高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全面开展村级事务阳光工程;
三是开展文明乡村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乡风文明培育活动,加强农村文化引领和道德模范引领;
四是逐步递次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持续逐步递次推动农村基层依法治理,加大农业违法打击力度;
五是加强平安乡村建设。
什么是价值观念的基本原则?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里提出的“三个倡导”的表达,为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
《有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特别要注意关注大家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铸牢大家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质上,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详细指导,找准与大家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合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擅长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搭建群众方便参加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加的渠道,积极逐步递次推动观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提高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价值观排序顺口溜?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了方便记忆,朗朗上口,以顺口溜的形式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顺口溜一:
要富强得民主,讲文明必和谐;
要自由得平等,讲公正须法治;
真爱国定敬业,讲诚信友善。
顺口溜二:
求富强,求民主,人民生活多幸福,讲文明,讲和谐,社会向上又团结;爱自由,爱平等,改革开放树新风,要公正,要法制,执法透明而真真切切;我爱国,你敬业,爱岗爱国当绿叶,懂诚信,懂友善,交友广泛守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