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赋
胡秉言
日月交融,万泰亨通。
刚柔相抱,阴阳平衡。
金乌赐正能量,冰魄泽睿气生。
昕光熠熠普照,嫦娥澄澄启灵。
置身于正,勇于攀登。立本于道,遵守本性。
顺乎自然,标有准绳。惟初太始,万物化成。
本心本善无我,舍欲舍得心升。
大道无言无形,感知善良心行,
省于天地圣灵,启于思维善行。
教以人伦茂亲,施以天道德成。
格物致知诚正心,晓礼笃信修其身。
齐家有序兴天下,至善亲民明德存。
懂其忠义,尽心为人合天理。
尽其仁孝,宽厚善良存孝悌。
温良恭敬,恭慎尊诚有慈意。
谦让有度,虚心隆礼容天地。
心境光明,正德品行,当知慈悲盈胸。
仁爱敦睦,明理向善,应晓自始至终道然。
克己复礼,恪守德道,言之忠信不骄。
厚德载物,缘自天成,兼备仁礼惠盈。
天地清明,惠泽万灵。
四海咸宁,神州大同。
晓德道而行,懂礼仪而从,
善与善而交,善与善相融。
秉承人伦之性而勤朴,怀守德善之心而自始至终。
上古留德绵远千世烙心境。
而今感念弘扬万载润贤明。
圣人行于道,天子行于明,君子行于仪,世人行于德。
道在五德之上,德为富贵之根。内修清静寡欲无,外修天道气真。
德心致虚致公,修德养性明伦。坐立不忘我德道,出入皆抱善心。
德威天下,物埠咸丰。乃国人伦理核心,成民族文化基根。
儒道法佛,明德共存。参传统思想理论,扬仁爱孝悌精神。
精忠爱国,勤俭诚信。见利思义,谦和礼仁。
德施天下安,德惠万民咸,德法社会宁,德政盛世绵。
出处无从考究。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像这样的流传下来的是古人家训名言数不胜数。家训乃治家之本,对每个人能够有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家和万事兴嗯,齐力共断金。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1、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译文:一个人的诚信,比千金还贵重。
2、人而无信,不了解其可也。-孔子 译文:一个人假设不讲信用,真不清楚他还能干什么事情。
3、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译文:说话要诚实守信,行为要忠诚正直
4、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译文:才可以 是品德的资本 而品德 是统帅才可以的。
5、君子养心,莫擅长于诚。-荀子 译文:君子修养心性,没有比真诚更好。
季布一诺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出处:《史记·季布栾列传》:“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当中哉?’”
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出处:《左传·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君子协定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国际事务间,后亦用为事先约定的套语。又称作“绅士协定”。
啮血沁骨形容极端诚信。
出处:清·顾嗣立《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先是生母冯阻绝东村,病死……啮血沁骨,棺敛以葬。”
千金一诺诺:许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尽量不许诺。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脩辞立诚原指整顿文教,培养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想要表现作者的真正的想要达成的目的,不可作虚饰浮文。
出处:语出《易·乾》:“脩辞立其诚,故此,居业也。”孔颖达疏:“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
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一诺无辞一口答应,没有二话。
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四回:“再没有再荐便宜的了,如何不肯?一诺无辞,就同六事鬼去拣了一个黄道好日。”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古人传说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一言千金一句话价值千金。经常会用到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可以再修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没有必要多疑了。”
允执这当中允:诚信;执:持;其:代词,那个;中:不偏不倚。真诚地坚持中庸之道。比喻真正做到恰到好处。
出处:《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论语·尧曰》:“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这当中。”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可以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并不是,驷马不可以追;一言而急,驷马不可以及。”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下决心发奋图强,下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官。”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一定要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 一定要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商鞅起草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就先叫人在南门立木,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直到将赏金提高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这个举措获取了民众对商鞅的信心,终于商鞅发布了变法的法令。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
立木为信告诉我们: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故此,立木作为例子取信于民,说明了他做事的决心和勇气。信用是衡量一个人品格好坏的标准,信守承诺,会赢得依赖;反之,再不可以取信于人,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自己形象在别人的心中也会大打折扣。
春秋末期,秦孝公欲重振秦国以前的辉煌,启用法家的商鞅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鼓励平民及奴隶有功者奖,有罪者罚。因功者奴隶可以消去奴籍,平民可以因军功封爵。有罪者处以严重的刑罚,例如削鼻,断手,断脚等。
这个举措在以奴隶制为主的秦国,导致轩然大波,但是,各位考生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于是商鞅就在南城门立一木杆,并出告示说只要有人将这根木杆抬到北门就赏他五十金。
前两天大家议论纷纷却没人上前,直到第三天有人将木杆抬到北门,于是真的得到五十金。各位考生才明白变法是真的,新法遂顺利执行。
【出处】《史记·商鞅列传》。
【释义】商鞅为推行新法而取信于民的方式。比喻唯有言出必行。
商鞅在变法前,深知推行新法的困难,为了让老百姓相信自己,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命人在北京城南门立了一根三米长的木杆,公布公告信息,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黄金。
这一举动吸引到了不少老百姓,他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这当中一个人说:“这根木杆谁都扛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黄金呢?这里面一定有问题!”另一个人说:“大约是跟我们开玩笑吧,不会是真的。”围观的人都觉得商鞅的立约不可信,故此,无一人去扛木杆。
商鞅见状,便把赏金加大,说道:“假设有人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我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商鞅,音未落,百姓又启动哗然。有人嚷道:“大人真会开玩笑,这么简单的事,哪会赏很多黄金呢?”目前,大家反到是更怀疑了,谁也不敢去扛那根木杆。
过了一会儿,人群中走出来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说:“我可以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只见那人蹲下身子,扛起木杆,迈开大步,向北门走去。围观的大家也尾随着他,想看个究竟。那人到达北门后,商鞅马上叫人拿了五十两黄金,交给了他。老百姓纷纷称赞商鞅是守信之人。商鞅以信折服了秦国百姓,他制定的新法颁布后,得到顺利推行。
“立木为信”的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商君列传》,讲述的是商鞅变法时的故事。
说到商鞅变法,家长朋友一定不会陌生。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战国七雄中不管哪个方面都落后于诸侯各国。落后就要挨打,特别是相邻的魏国更是时时侵扰,掠去了秦国的大片土地。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他励志图强,不分国籍广招人才,只要谁有能力有策略把秦国富强起来,就封谁高官。
这一策略果然奏效,商鞅就是这当中之一的脱颖而出者。
商鞅,原名公孙鞅,卫国人,就职于魏国宰相公叔痤手下,后来被公叔痤推荐给魏惠王,但,这其中并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商鞅便来到了秦国,几经波折终于将自己的政治主张献到了秦孝公面前,被秦孝公采纳。商鞅觉得:“强国先强农业,治国要有赏罚,理政要有诚信。唯有农业强盛,国家才会富庶;唯有赏罚分明,才可以令行不允许;唯有讲究诚信,才可以构建威信,变法强国才可以得以达到。”
终于商鞅的新法令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启动推行起来。但是,因为连年战乱,老百姓心里诚惶诚恐。商鞅为了稳定人心,决定“立木为信”。于是他命人在都城的南门口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张贴告示:“谁能将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给他十两金子。”
告示刚一贴上,马上被人围观,众人议论纷纷。谁都不敢相信做这么容易的事情竟能得到如此多的奖赏。各位考生面面相觑,就是不敢上前一试。商鞅清楚这是老百姓不相信他会兑现,于是就把赏金提升到五十两。后终于有人跑了出来,大声说:“我来试试。”
说罢,这个人径自将木头扛到了北门。令人意外的是,官府真的将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奖给了扛木头的人。一时间秦国上下轰动了。商鞅立木取信于民,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 ,商鞅乘势颁布新法令,里面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赏罚十分分明。
就这样,秦国的农业生产上去了,国力提高了,军事力量也渐渐强大起来。后来秦国经过二次变法,国家实力今非昔比。不久,魏国的都城被秦国攻下,魏国被迫割让河西土地,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周天子派出使者封秦孝公为方伯(就是一方诸侯的首领),其他诸侯国也纷纷前来道贺。秦国从此走向强盛,后统一六国。
“自助者天助之”出自塞缪尔·斯迈尔斯的著作《自助者天助》。“天道酬勤”出自《周易》。 《自助者天助》紧跟着自立、苦难、勤奋、诚实、信用、勇气、个人品格还有奋斗精神等主题展开。 “天道酬勤”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翻译为:自然的运动刚超级强大健,对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意思是:勤奋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回报,上天会达到勤劳的人的志愿。有耕耘就可以有收获,我们只要不懈努力,大限度的完善充实自己,以后也一定会得到对应的回报。
以上就是本文知礼明德出处,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的出处是什么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xueli/202308022012690.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二年级上册语文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xiaoxueernian/yuwensc/)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知礼明德出处,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的出处是什么和二年级上册语文的相关信息。
本文主要针对知礼明德出处,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的出处是什么和诚信之花处处故事等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知礼明德出处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
2023-08-02
本文主要针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案五单元教案,一年级语文小壁虎借尾巴教案及教学反思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等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案五单元教案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
2023-08-02
本文主要针对7-12岁画漫画人物女孩简单,女生照片如何绘画出动漫人物和儿童画女生简单图片大全图片大全图片大全图片等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7-12岁画漫画人物女孩简单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
2023-08-02
本文主要针对九年级下册名著阅读是哪两本书,九年级下册名著摘抄200字和九年级下册名著等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九年级下册名著阅读是哪两本书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
2023-08-02
本文主要针对四年级下册必读书目是什么,四年级下册科普作品有哪些内容和四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等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四年级下册必读书目是什么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