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历程,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发展与变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历程?
1994年,时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提出,对标旧金山,建设深港湾区。二十一世纪初,广州第一个提出依托南沙港,对标东京湾区。
10月28日,粤港澳三地政府相关部门在澳门联合公布《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构建珠江口湾区,粤港澳共建全球级别城镇群。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湾区经济”。
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明确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要合作平台建设”;同月,国务院印发《有关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详细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广州、深圳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球级别城市群。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高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 逐步递次推动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签署仪式。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非常行政区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全球级别城市群和参加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方面。逐步递次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促进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加国家发展战略,提高竞争力,保持长时间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 《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公布,把“湾区发展计划”列为空间整体布局协调计划的一环,并提出四项跟进工作,即跨界交通合作、跨界地区合作、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和协调机制建设。本研究是经国务院港澳办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同意,由广东住房建设厅、香港发展局和澳门运输工务司联合开展的开展的策略性区域规划研究。
2、 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制定《环珠三角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以落实跨界地区合作。
3 、 广东政府发布全国首部海洋经济地图《广东海洋经济地图》,第一次明确提出,广东海洋经济的发展将划定“六湾区一半岛”,打破行政界线,以湾区为单位进行发展,辐射内陆经济。湾区将串联湾区周边城市,形成湾区经济发展新的局面。 9月6日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规划公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是发展湾区经济重要的一环。规划秉持“深圳湾云城市”这一核心观念,打造根据智慧城市和立体城市,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高度合一的未来城市典范,完型深圳湾,构建全球级别滨海城市天际线。
4 、 12月26日 深圳市委五届十八次全会,市长许勤在谋划今年经济工作时,第一次提出发展“湾区经济”。这当中,前海开发开放是湾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5、 湾区经济第一次被纳入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深圳将依托毗邻香港、背靠珠三角、地处亚太主航道优势,重点打造前海湾、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等湾区产业集群,构建“湾区经济”。
6、 3月 国务院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要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7、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要合作平台建设。
8、 广东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开展珠三角城市升级行动,联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9、 3月15日 国务院印发《有关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详细指导意见》,紧跟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一是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