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总结和启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总结和启示?
货币一次性大幅贬值
时常是危机的开端
回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泰国央行放弃盯住汇率制度,允许货币大幅贬值是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自1984年6月以来,泰国一直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因为货币篮子中美元权重占有比例高达百分之80-82%,泰铢对美元汇率长时间维持在25:1的水平上,泰铢其实即为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多年内,美国经济因为面临着贸易与财政双赤字困扰,采用弱势美元战略,同期兑主要货币持续走弱。因为泰铢采用的是盯住美元制度,随美元贬值,危机爆发以前,因为出口竞争力很强,泰国经济自1987年-1994年曾以平均百分之10的增速高速增长,十分抢眼。
然而伴随着1995年美国经济复苏,美国网络热潮的兴起吸引非常多资金重新流回美国,美元启动进入上涨周期。盯住美元汇率制度下,泰铢随即也大幅升值,出口受到负面冲击,常常项目逆差快速扩大。1995年泰国常常项目逆差占GDP比重由1994年底的5.5%提高至8%。同时,伴随着资金流出,前期泰国累积的房地产与股票市场泡沫相继破灭,泰国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泰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贬值压力。
正是看准泰国基本面的矛盾与汇率贬值压力,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对冲基金自1997年初启动对泰铢发起了连续攻击,先利用向泰国银行借入泰铢远期合约,而后于现汇市场大规模抛售的方法做空泰国汇市。泰国政府采取外汇储备干预对抗做空势力,并一度将离岸拆借利率提升到1000%打击做空等,一度打压了做空势力。
然而因为当时泰国的外汇储备唯有300多亿美元,面对强大的贬值压力与高达790亿美元的中短时间外债,做空态势很快又席卷重来。泰国的中央银行于7月2日放弃已坚持了14年的泰铢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虽然央行同时还宣布将利率从10.5%提升到12.5%以期相对的程度上保卫泰铢。
面对泰国放弃盯住美元制度,国际社会,非常是IMF曾表示赞许,觉得泰国央行这个举措意在走出现目前经济困境,保证宏观经济调整和金融稳定。然而其后泰国汇率市场的动荡之剧烈却远远超过预期。对比取消盯住美元汇率之初,各界对泰铢会贬值至多百分之20的预期,当天泰铢便贬值了18%,而其后泰铢一路下跌百分之60,大大超过泰国央行预期。与此同时,泰铢贬值引发的金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泰国经济发展,导致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国物价持续性上涨,利率居高不下,流动资金慌张,股市大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
在我自己来说,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一次性贬值的教训提示我们,觉得一次性贬值策略可以处理问题太具有理想化色彩。在实践中,汇率波动时常会放大,预期非但不会因为一次性贬值而消退,反到是使再一次贬值的预期更强烈。一次性贬值超级难达到这里说的的理想中的合理水平,反到是助长贬值大幅超过预期,导致很难挽回的后果。
现如今,有建议人民币可以尝试一次性贬值15%或更多,以打消贬值预期。但与泰国当时贬值的逻辑相似,但凡是中国贬值15%,贬值预期必将放大,各位投资者会猜测下一次贬值是具体是什么时候。而且中国经济并不是小国开放模型,但凡是中国贬值15%,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一定会跟着相继贬值,百分之20甚至更多,这将使中国陷入更被动的局面。
除开这点突然大幅贬值对出口商和美元债务企业和金融机构打击很大。故此一次性大幅贬值非但不可以处理现目前的困境,还可能触发金融危机,实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