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板的钢筋的计算规则,独立基础钢筋计算公式图解

现浇板的钢筋的计算规则?
1、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按混凝土与模板接触面的面积,以2米计算。
2、即室非本地坪至板底或板面至板底当中的高度以3、6米以内为准,超越3、 6米以上部分,另按超越部分计算增多支撑工程量。
3、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单孔面积在0.3平方米以内的孔洞,不能扣除,洞侧壁模板亦不增多。单孔面积在0.3 平方米以外时,应予扣除。
4、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分别按梁,板,柱,墙相关规定计算,并入墙内工程量计算。
5、柱与梁,柱与墙,梁与梁等连接的重叠部分,还有伸入墙内的梁头,板头部分,均不计算模板面积。
6、构造柱外露面都应该按外露部分计算模板面积。构造柱与墙接触面不计算模板面积。
7、混凝土台阶不涵盖梯带,按台阶尺寸的水平面积计算,台阶端头两侧不另计算模板面积。
8、现浇混凝土小型池槽按构件外围体积计算,池槽内,外侧及底部的模板不另外单独计算。
独立基础钢筋计算公式?
一、柱钢筋
1.柱纵筋
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
搭接长度(Lle):假设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需要计算
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
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
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当中的垂直高度
c.顶层锚固长度:
(1)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2)边、角柱锚固长度:
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
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5LaE(考试用)
2.柱箍筋:
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
b.柱宽;h.柱高;c.柱保护层
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加密区长度:
(1)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
(2)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
(3)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
(4)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可以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二、梁钢筋
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左(右)锚固长度:
当hc-保护层<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0.5hc+5d)
保护层:是柱保护层
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时直锚)
3.上部端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
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大值)+支座宽
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大值)+支座宽
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6.箍筋
单长(2肢箍)=(长-2保+宽-2保)*2+2* max(10d,75)
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
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2*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加密区长度:一级抗震:max(2Hb,500)
二级-四级抗震:max(1.5Hb,500)
7.侧面纵向钢筋(腰筋)
构造筋长度(G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N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钢筋
8.拉筋: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计算工程量时用¢6.5来计算)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
拉筋单长=梁宽-2*保+2* max(10d,75)
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区间距*2)+1]*(腰筋根数/2)
9.附加吊筋
吊筋单根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
当主梁高≤800时,吊筋的视角为45度;当主梁高>800时,吊筋的视角为60度。
10.屋面框架梁
屋面梁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左(右)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保:为柱的保护层)
三、板钢筋
1.板底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左伸长度+右伸长度+弯钩长度*2
板面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锚固长度*2
板底受力筋根数=板面受力筋根数=分布范围/板筋间距+1
伸出长度:端支座为梁、圈梁、剪力墙时,伸出长度= max(1/2支座宽,5d)
端支座为砌体墙时,伸出长度=max(1/2墙厚,120,板厚)
180°弯钩长度=6.25d(当钢筋为一级钢时,末端需加180°弯钩)
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
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分布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
2.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中间支座板负筋长度=左标注长度+右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注意标注的长度是不是含支座宽)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板负筋间距+1
锚入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
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保护层为板的保护层)
布筋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
3.分布筋单根长度=净跨(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
搭接长度:分布筋与负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
端支座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
中间支座分布筋根数=(左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
+(右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
四、独立基础钢筋
1.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
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
X方向底板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
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
Y方向底板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
2.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
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
(1)外侧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
外侧钢筋根数:2根
(2)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X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X方向的基础边长
其余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
(1)外侧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
外侧钢筋根数:2根
(2)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Y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Y方向的基础边长
其余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素材整理自互联网)
计算基础变阶和柱根位置基础底板抗弯承载力确定配筋。
MⅠ=1/12a21[(2l+a)(pmax+p-2G/A)+(pmax-p)l]
MⅡ=1/48(l-a)2(2b+b)(pmax+pmin-2G/A)
详细内容查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扩展基础部分
配筋率计算公式?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计算公式:ρ=A(s)/bh(0)。这个方向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一平米钢筋计算公式?
若是前者,这个没有公式,以住宅楼作为例子子,砖混的大多数情况下在25-30KG/㎡,框架的在45-60KG/m³。这2个数据都是理论上的经验数据。
若是后者,钢筋直径的平方*0.00617/1000,以12的钢筋作为例子子 12*12*0.00617/1000,即每延长米12的钢筋理论重量为0.888kg=0.000888吨。
板钢筋计算口诀?
钢筋直径自相乘
单位厘米要记清
再乘零点六一七
就是钢筋每米重
单筋截面梁配筋计算公式?
单筋梁的配筋计算方式有不少。在很早之前用的是简化公式M=0.9fyAs。后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启动用了规范上的公式M =α1fcbx(h0-x/2)。
>>二级消防工程师视频网课教程培训班介绍,点击图片试听名师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