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扩散系数和热导率的换算公式,换热系数单位换算公式

热扩散系数和热导率的换算公式?
热导率W/(m*K)用λ表示,q=-λgrand t 单位 [W/m2]h 是对流换热系数 h=q/(t1-t2) 单位[W/(m2*k]这样,你的热传导系数就等于1/h啦λ=h(t1-t2)/grand t那就是你问的两个当中的关系了!但是,两个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且,他们不是同一个性质的物理量,故此,实在是没有换算的概率!此外W/(m*K)在外国经常会用到,但是,在国内常常是用W/(m*°C)
换热系数单位换算?
流体与固体表面当中的换热能力,例如说,物体表面与附近空气温差1℃,单位时间(1s)单位面积上通过对流与附近空气交换的热量。单位为W/(m^2·℃)或J/(m^2·s·℃)。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数值与换热途中流体的物理性质、换热表面的形状、部位还有流体的流速等都拥有密切关系。
物体表面附近的流体的流速愈大,其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也愈大。
如人处在风速很大的环境中,因为皮肤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很大,其散热(或吸热)量也很大。
对流换热系数可用经验公式计算,一般用巴兹公式计算。
换热系数是指在流体和固体壁面当中换热时,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上,当流体和固体当中的 温差为1°C时所传递的热量。换热系数用符号a表示,单位为W/(m2,°C)。
对流传热系数单位?
对流换热系数的单位为W/(m^2·K)或J/(m^2·s·K)。
对流传热系数也称对流换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的基本计算公式由牛顿于1701年提出,又称牛顿冷却定律。
牛顿指出,流体与固体壁面当中对流传热的热流与它们的温度差成正比,即: q = h*(tw-t∞) q = h*a*(tw-t∞)=q*a 式中: q为单位面积的固体表面与流体当中在单位时间内交换的热量,称作热流密度,单位w/m^2; tw、t∞分别是固体表面和流体的温度,单位k; a为壁面面积,单位m^2; q为面积a上的传热热量,单位w; h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系数,单位w/(m^2.k)。
对流传热基本计算式-牛顿(Newton)冷却公式(Newton‘s law of cooling)中的比例系数,之前又称为对流换热系数是由流体内部各部分质点出现宏观运动而导致的热量传递过程,只可以出现在有流体流动的场合单位是W/(㎡*K),含义是对流换热速率,反应了对流传热的快慢,对流传热系数越大,表示对流传热越快。对流传热系数分为局部总传热系数和总传热系数,总传热系数总是接近于α小的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
如何计算过热蒸汽的换热系数?
大多数情况下汽水换热时,我们让高温气体走壳程,低温冷媒走管程。既然如此那,针对高温气体来讲,它的流动属于横掠约束流动,在这里我仅给出计算对流传热系数的公式:
Nu=C*Re^m,这当中Nu为努赛尔特数,m是按照管径、管间距查表得出的修正系数;Re是表征流体流态的状态参数,雷诺数,Re=v*L/a(v为介质流速,L为特点长度,a为介质的导热系数)
而同时Nu=ht*L/a→ht=Nu*a/L,这当中hc即为我们需求的高温气体对流换热系数,W/(㎡K),这当中a为气体的导热系数,按照设计的实质上定性温度查表得出;L为特点长度,当流体横掠圆管时,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取管外径。那么通过上面说的计算步骤完全就能够得出高温气体的对流换热系数ht。
针对低温冷媒来说,它的流动可以觉得是管内湍流,大多数情况下换热器我们设计时是选用直径16或者18的管子,当然这个是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例如管材,流量,流体品质等等来决定。
管内湍流的传热模型有点多,传热学史上也是众说纷纭,各带来一定长,我们大多数情况下推荐采取:
Nu=0.023*Re^0.8*Pr^n,这当中Pr为流体的普朗特数,可按照定性温度查表,n为特点系数,流体被加热时n=0.4,流体被冷却时n=0.3;其余参数与上面说的一样,不可以再重复。
同样Nu=hc*L/a→hc=Nu*a/L,以此计算得出冷媒的对流传热系数,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特点长度L为管内径。
换热器传热系数K的整合:
有了ht和hc以后,K=1/{(1/ht+Ro)/f +Rw+Ri(Ao/Ai)+(Ao/Ai)/hc}
这当中,Ri和Ro分别是管内和管外的污垢热阻,按照你实质上的流体性质可查表;
RW为管壁的导热热阻,与管子本身的材质相关304和CS的就截然不一样;
Ao/Ai为管热管的瓦表面积与内表面积之比,假设管子没有进行翅化,也可简化为外径与内径之比;
f为肋面总效率,假设外表面没有进行翅化,则f=1
换热系数?
对流换热系数
流体与固体表面当中的换热能力,例如说,物体表面与附近空气温差1℃,单位时间(1s)单位面积上通过对流与附近空气交换的热量。单位为W/(m^2·℃)或J/(m^2·s·℃)。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数值与换热途中流体的物理性质、换热表面的形状、部位还有流体的流速等都拥有密切关系。物体表面附近的流体的流速愈大,其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也愈大。如人处在风速很大的环境中,因为皮肤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很大,其散热(或吸热)量也很大。对流换热系数可用经验公式计算,一般用巴兹公式计算。
中文名
对流换热系数
外文名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适用领域
传热学
所属学科
传热学
定义
流体与固体表面当中的换热能力
表面换热系数计算公式?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公式:q=h(Tw-Tf)。
q为单位面积的固体表面与流体当中在单位时间内交换的热量,称作热流密度,单位W/m^2;tw、t∞分别是固体表面和流体的温度,单位K;A为壁面面积,单位m^2;Q为单位时间内面积A上的传热热量,单位W;h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系数,单位W/(m^2.K)。
表面传热系数
表面传热系数符号为h,(α);q =h(Ts-Tr)。式中:Ts是表面温度;Tr是表征外部环境特性的参考温度。热学的量。SI单位:W/(m2·K) (瓦〔特〕每平方米开〔尔文〕)。
空气对流方程?
操作温度to(Operation Temperature)
反映了环境温度ta和平均辐射温度tr的综合作用;
式中: hr-辐射换热系数,W/(㎡·℃)
hc-对流换热系数,W/(㎡·℃)
3.对流换热系数hc
自然对流:
受迫对流:与风速相关;
4.对流质交换系数he
(即蒸发换热系数) LR= he/hc
LR称为“刘易斯系数”,针对大多数情况下的室内空气环境有:LR=16.5
(四)服装的作用:
保温;阻碍湿扩散。
1、服装热阻Icl:指的是显热热阻Iclo
经常会用到的单位有:㎡·K/W和clo
1clo=0.155 ㎡·K/W
1clo定义为:一个静坐者在21℃空气温度、空气流速不能超出0.05m/s,相对湿度不能超出百分之50的环境中感到舒适所需的服装热阻。
如: 夏季服装大多数情况下为:0.5clo (0.08 ㎡·K/W)
工作服装大多数情况下为:0.7clo (0.11 ㎡·K/W)
正常室外穿的冬季服装:1.5~2.0clo
北极地区的服装:4.0clo
2.服装热阻的影响原因
(1)椅子对热阻的影响
主要还是看椅子与人体接触的面积。
座椅的热阻的增值可进行估算
△Icl=7.48×10-5 A-0.1
(2)行走对热阻的影响
△Icl=0.504 Icl +0.00281Vwalk-0.24
假设一个人静立时,服装热阻为1clo,若行走步速为:90步/min(约3.7km/h),则△Icl=0.504 Icl +0.00281Vwalk-0.24
=0.504 +0.00281×90-0.24=0.52
(3)服装透湿性
一个方面:服装对皮肤的表面的水蒸气扩散有一个附加的阻力;
另外一个方面:服装吸收部分汗液,让唯有剩下部分汗液蒸发冷却皮肤;
服装吸收了汗液后,会使人凉快。
(4)服装的表面积
服装面积系数: fcl=Acl/AD
估算值 :fcl=1.0+0.3Icl
>>二级消防工程师视频网课教程培训班介绍,点击图片试听名师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