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截面代换公式,板钢筋等强度代换公式

等截面代换公式?
用同钢号钢筋代换时,可以按照钢筋截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称为“等面积代换” .即AS1=AS2或 n1×d1²=n2×d2²n2≥n1×d1²÷d2²
求钢筋等强度代换公式?
强度代换是当结构或构件的强度以钢筋的强度控制时采取的等效方式,计算公式:A1 X fy1 =A2 X fy2,A1 ,fy1是原钢筋的参数。
面积代换是当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由小配筋率控制时采取的等效方式,计算公式:A1 = A2,A1 是原钢筋参数(截面面积)。
钢筋等强度和等面积代换的公式?
强度代换是当结构或构件的强度以钢筋的强度控制时采取的等效方式,计算公式:A1 X fy1 =A2 X fy2,A1 ,fy1是原钢筋的参数。面积代换是当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由小配筋率控制时采取的等效方式,计算公式:A1 = A2,A1 是原钢筋参数(截面面积)。
独立柱基础底板钢筋等截面代换公式?
原来设计10@150,现场没有10的,用12代换,间距肯定是多少?谢谢! 答:这题不完善。
缺了钢筋种类和独立柱基础底板长、宽。题就难答。但你的主题是“等截面代换”!肯定是“等面积代换”。 用同钢筋种类代换时,可以按照钢筋截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称为“等面积代换” 。 公式可表示为: AS1=AS2 或 n1×d1²=n2×d2² n2≥n1×d1²÷d2² 式中AS1、AS2—分别是原设计钢筋总面积和代换后设计钢筋总面积; n1、n2—分别是原设计钢筋根数和代换后钢筋根数; d1、d2—分别是原设计钢筋直径和代换后钢筋直径; 方式先用:n2≥n1×d1²÷d2²得出代换后钢筋根数。再计算用12代换后的间距。该题未告知根数,问的是间距,间距和根数当中有一个加1的转弯,(故题中长1000mm是我加的,方便解题) 【例】 10mm钢筋、间距150mm换12mm钢筋,独立柱基础底板长、宽各1000mm,求12mm钢筋间距? 采取 “等面积代换” (用同钢号钢筋代换时,可以按照钢筋截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 解: 1、直径10mm钢筋的截面积S=πR²=3.1416×5²=78.54mm² 2、取1000mm长,间距150mm,则(1000÷150)+1=6.66+1=8(根)。即直径10mm的钢筋为8根。 3、直径10mm ,11根的钢筋面积为78.54×8=628.32mm² 4、直径12mm钢筋的截面积S=πR²=3.1416×6²=113.0976mm² 5、设直径12mm的根数为X, X×113.0976mm²=628.32mm² 则X=628.32mm²÷113.0976mm²=5,56(根) 6、设直径12mm的间距为Y (1000÷Y)+1=5,56(根) (1000÷Y)=5,56-1=4.56 Y=1000÷4.56=219.298mm≈220。 7、则直径12mm钢筋的间距为220(mm)。《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230-20234.2.8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大力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还有抗震规定以外,尚应满足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20231-2023 3.9.4在施工中,当需以强度等级非常高的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根据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小配筋率要求。(强制性条文) 故提醒:以上是不管哪种代换方法,都一定要要征得设计单位同意的原则。钢筋的代换有几种方式?
钢筋代换施工中如供应的钢筋品种和规格与设计图纸不符时,在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后,可以进行代换。
1:钢筋代换应注意请看下方具体内容事项:1)一定要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钢筋的性能;2)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下弦等,不要用I级钢筋代替螺纹钢筋。避免使耗费时长裂缝宽度开展过大。3)梁中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4)偏心受压、偏心受拉构件的钢筋代换时,不取整截面配筋量计算,应按受拉或受压钢筋分别代换。5).同一截面内用不一样直径、不一样种类钢筋代换时,各钢筋间拉力差不要过大,同品种钢筋直径差不大于5mm,以防构件受力不均。6)钢筋代换后,应满足构造要求(如钢筋间距、小直径、少根数、锚固长度、对称性等)及设计中提出的特殊要求(如冲击韧性、抗腐蚀性等)。7)钢筋代换后,其用量不要大于原设计用量的5%,亦不小于2%。
2:钢筋代换的方式有以下三种:(1)当结构是按强度控制时,可以按照强度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称为“等强代换”,即:As1*fy1=As2*fy2式中 As1、fy1──原设计钢筋的计算面积和设计强度;As2、fy2──拟代换钢筋的计算面积和设计强度。(2)当构件按小配筋率控制时,可以按照钢筋面积相等的原则代换,称为“等面积代换”,即:As1=As2(3)当结构构件按裂缝宽度或抗裂性要求控制时,钢筋的代换需进行裂缝及抗裂性验算。钢筋代换后,有的时候,因为受力钢筋直径加大或根数增多而需增多排数,则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h0减小,截面强度降低,这个时候需复核截面强度。
钢筋间距代换小变大公式?
可以的理论上是按等截面代换,但是,在代换后钢筋的间距变小,砼骨料大不易振捣密实。
代换后的钢筋截面积≥代换前的钢筋截面积。
n2.π.R2.R2≥n1.π.R1R1
n1-代换前钢筋的根数
R1-代换前钢筋的半径
n2-代换后钢筋的根数
R2-代换后钢筋的半径
只可以是同级别的钢筋才可以等面积代换,不一样级别的钢筋还需要满足等强度代换。
上下对齐,提升骨料的通过率。
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
钢筋理论重量:
理论重量=0.00617*d^2(kg/m)
强度系数(设计强度):
Ⅰ 级钢 2.4
Ⅱ 级钢 3.4
Ⅲ 级钢 3.8
(1)等截面代换:大多数情况下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一样,但直径不一样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例] 某设计采取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
(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取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数
[例]某设计配筋为10根圆10,拟用圆8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
代换钢筋根数=0.617/0.395*10=15.62,取定16根。
采取根数代换时, 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3)等强度代换:大多数情况下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一样或者不一样,但材质(设计强度)不一样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
[例]原设计圆10间距180mm(Ⅰ级钢),现采取圆8代换(Ⅱ级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3.4)/(0.617*2.4)*180=163(mm)
(4)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取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
[例]原设计采取4根圆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钢筋,需几根?
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4根
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 钢筋理论重量: 理论重量=0.00617*d^2(kg/m) 强度系数(设计强度): Ⅰ 级钢 2.4 Ⅱ 级钢 3.4 Ⅲ 级钢 3.8 (1)等截面代换:大多数情况下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一样,但直径不一样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例]某设计采取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 (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取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数 [例]某设计配筋为10根圆10,拟用圆8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 代换钢筋根数=0.617/0.395*10=15.62,取定16根。 采取根数代换时,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3)等强度代换:大多数情况下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一样或者不一样,但材质(设计强度)不一样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 [例]原设计圆10间距180mm(Ⅰ级钢),现采取圆8代换(Ⅱ级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3.4)/(0.617*2.4)*180=163(mm) (4)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取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 [例]原设计采取4根圆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钢筋,需几根? 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4根
钢筋那些情况下可以替换?
1、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参照以下原则进行钢筋代换:
(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以按照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以按照面积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3)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2、钢筋代换后,有的时候,因为受力钢筋直径加大或根数增多而需增多排数,则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h0减小,截面强度降低。一般对这样的影响可凭经验一定程度上增多钢筋面积,然后再作截面强度复核。
3、钢筋代换时,一定要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并严格遵循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对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彬架下弦等,不要用HPB235级光圆钢筋代替HRB335和HRB400级带肋钢筋。
(2)钢筋代换后,应满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等。
(3)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一样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差不应过大(如同品种钢筋的直径差值大多数情况下不大于5mm),避免构件受力不匀。
(4)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
(5)偏心受压构件(如框架柱、有吊车厂房柱、桁架上弦等)或偏心受拉构件作钢筋代换时,不取整个截面配筋量计算,应按受力面(受压或受拉)分别代换。
(6)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时,如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强度等级低的钢筋代替强度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作裂缝宽度验算。
>>二级消防工程师视频网课教程培训班介绍,点击图片试听名师课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