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视距差的计算公式,视距差怎么算是哪个减去哪个

前后视距差的计算公式?
视距测量计算公式:F=h/L。视距测量是利用水准仪的望远镜内十字丝分划板上的视距丝在视距尺(水准尺)上读数,按照光学和几何学原理,同时测定仪器到地面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式。
水准仪(英文:level)是建立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的仪器。原理为按照水准测量原理测量地面点间高差。主要部件有望远镜、管水准器(或补偿器)、垂直轴、基座、脚螺旋。按结构分为微倾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激光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又称电子水准仪)。按精度分为精密水准仪和普通水准仪
视距差怎么算?
上丝和下丝在望远镜里叫做视距丝。大多数情况下的国产水准仪的视距乘常数是100 。其实就是常说的说尺上的1mm等于视距10cm(1mm×100=100mm=10cm)换句话说用望远镜看塔尺,1cm等于视距1m
(上丝-下丝)×100=距离
(18.91m-17.39m)×100=(1891cm-1739cm)×100=152cm×100=152m
视视距测量长度不是很准确,还是用钢卷尺或测距仪很好 !
不了解解释的清不知道,还望见谅,期望对你有很大帮助!
二等水准前后视距差不可以大于3米,即后视距离-前视距离<3米。
视距差计算方式为后视距数值减去前视距数值,大多数情况下用于检验测量结果和控制精度。通过计算得出的视距差可能是正数,也许是负数,但是在实质上检测中,只选取视距差的绝对值,无正负之分,而且,多采取视距差的积累值,例如在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二等电子水准仪视距差积累值不允许超越6米。
视距测量高差计算公式?
视距测量涵盖水平距离和高差两个计算公式。
(1)水平距离计算公式为
D =Klcosα ×cosα
式中 K-—视距乘常数,其值大多数情况下为100;
l-—尺间隔,上、下丝读数之差,m;
α-—竖直角。
明显,当视线水平日间,竖直角为零,水平距离计算公式为:
D =Kl
(2)高差计算公式为:
h= 1/2klsin2α+i—v
式中 i-—仪器高,m;
v-—十字丝中丝在视距尺 (或水准尺)上的读数,m。
明显,当视线水平日间,竖直角为零,高差计算公式为:
h=i—v
四等水准平差计算步骤?
1、步骤2 瞄准前视标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中丝读数。(假设不是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读数前还要有精平)计算:前视距离=100×(下丝-上丝)(1) 视距差=后视距离-前视距离(其结果要小于3米,不然视距超限)(2) 视距离累计差=上站视距差+本站视距差(假设为第一站,则视距离累计差=视距差)(其结果要小于10米,不然超限)(3)黑面高差=前视黑面中丝读数-后视黑面中丝读数
2、步骤3 瞄准前视标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假设不是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读数前还要有精平)计算:(1)黑面与红面读数差=k+前视红面中丝-前视黑面中丝(其结果小于3毫米,不然超限)
3、步骤4 瞄准后视标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假设不是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读数前还要有精平)计算:(1)黑面与红面读数差=k+后视红面中丝-后视黑面中丝(其结果小于3毫米,不然超限)(2)红面高差=前视红面中丝读数-后视红面中丝读数(3)红黑面高差之差=黑面高差-红面高差(其结果要小于5毫米,不然超限)(4)高差中数=((红面高差±100)+黑面高差)÷2(其结果单位为米)假设这一站数据合格,这一站就测完了,可以搬站
红黑双面塔尺测量的计算方式?
视距差=后视-前视,累计差=前一个视距差+现目前视距差;水准尺中,(黑面读数+4687或者+4787(基本等于红面读数))-(红面读数)=(K+黑-红)的值,至于高差中数(m为单位),可以与黑面数据统一,也可与红面数据统一,采取四舍六入、奇进偶退的计算方法。
四等闭合水准测量计算方式?
假设是闭合导线,则理论高差为0,高差闭合差为(实测高差=水准线路累计高差之和)!
假设是满足水准线路,高差闭合差为(实测高差=水准线路累计高差之和)与(理论高差=起点终点高差之差)的差值。因为水准测量中仪器误差、观测误差还有外界的影响,使水准测量中没有任何办法去避免地存在着误差,高差闭合差就是水准测量观测误差中各误差影响的综合反映。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的允许闭合差为:
(1)平坦地区,±4√L毫米 (L是往返测量、附合或环线的水准测量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
(2)山区,±12√n毫米 (n为测站数)。平差公式=(闭合差/线路总长)*距离 讲解: 一、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利用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这样就可由已知点的高程推测预计出未知点的高程。
1.
水准测量的 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垂直竖立于两点的水准标尺的度数,以测定两点当中的高差,以此由已知点高程推测预计出未知点的高程。 四等水准测量,目标是直接提供地形测图和各项工程建设所必需的
2.
步骤2 瞄准前视标尺 黑面,读取下丝,上丝,中丝读数。(假设不是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读数前还要有精平) 计算:前视距离=100×(下丝-上丝) (1) 视距差=后视距离-前视距离(其结果要小于3米,不然视距超
水准测量视距差公式?
上丝和下丝在望远镜里叫做视距丝。大多数情况下的国产水准仪的视距乘常数是100 。其实就是常说的说尺上的1mm等于视距10cm(1mm×100=100mm=10cm)换句话说用望远镜看塔尺,1cm等于视距1m (上丝-下丝)×100=距离 (18.91m-17.39m)×100=(1891cm-1739cm)×100=152cm×100=152m 视视距测量长度不是很准确,还是用钢卷尺或测距仪很好 ! 不了解解释的清不知道,还望见谅,期望对你有很大帮助!
不一样等级水准测量要求是不一样的, 而且,这里,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说测站远相隔多远是前后视距长度。什么是视距长度呢,就是一个测站B,现场是从A-B-C,A,C是立尺的两点,前后视距长度L=AB+BC。
每一站都要满足要求,才可以迁站。故此没有两个测站相隔多远的说法,因为一站归一站,假设一站没有满足要求,这一站就要重测,与上一站无关。
这个规范的视线长度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一等水准,前后视距长度L≤30m,前后视距差Y=|AB-BC|≤0.5m,整个过程积累视距差≤1.5m;
二等水准,前后视距长度L≤50m,前后视距差Y=|AB-BC|≤1.0m,整个过程积累视距差≤3.0m;
三等水准,前后视距长度L≤65m,前后视距差Y=|AB-BC|≤3.0m,整个过程积累视距差≤6.0m;
四等水准,前后视距长度L≤80m,前后视距差Y=|AB-BC|≤5.0m,整个过程积累视距差≤10.0m。
水准黑面标尺的(上丝—下丝)×100=视距,单位为M。前视距+后视距=测站距离。按规水准测量的一、二、三、四等,等级范要求,前后视距的差值不可以超多一定的数值。
以上就是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题库前后视距差的计算公式,视距差怎么算是哪个减去哪个详细介绍,备考银行从业资格证的学员可点击右侧资料下载,免费获取百度云网盘资料下载链接(视频课程、电子书教材、历年真题),希望通过这些学习资料能对你金融学习之路提供帮助,考试!!加油!!!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视频网课培训班介绍,点击图片试听名师课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