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主治医师视频考试视频网课讲义资料:
	
	第二节 低血容量休克
	
	  一、概述:
| 过程 | 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胃肠道,胸,腹腔等)→有效循环量↓ | 
| 包括 | 失血性休克和损伤性休克 | 
	  
	  
	  二、治疗 难点
	  补充血容量:首选平衡盐溶液
	  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
| BP | CVP | 原因 | 处理原则 | 
| 正常 | 高 |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V收缩) | 舒张血管 | 
| 正常 | 低 | 血容量不足(低) | 补充血容量(适当补液) | 
| 低 | 高 | 血容量相对过多(高)或心功能不全(衰) | 给强心药物,纠酸中毒,舒张血管 | 
| 低 | 低 | 血容量严重不足(低) | 充分补液 | 
| 低 | 正常 | 心功能不全(衰)或血容量不足(低) | 
				补液试验:确定是“衰”还是“低” 补液后无效是“衰”有效是“低”  | 
		
	  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min内经静脉滴注。
	  如BP↑而CVP不变——血容量不足;
	  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升高0.29~0.49kPa(3~5cmH2O),则表示心功能不全。
	  
	第三节 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可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不一定有感染灶。如大面积烧伤、败血症、急性腹膜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及泌尿系感染等,亦称内毒素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的分类
| 暖休克 | 冷休克 | |
| 类型 | 高排低阻力型休克 | 低排高阻力型 | 
| 发病率 | 少见 | 多见▲ | 
| 血管反应 | 以扩张为主 | 以收缩为主 | 
| 脉搏 | 有力,慢 | 细速 | 
| 尿量 | >30ml/h | <25ml/h | 
| 皮肤温度 | 暖、干燥 | 冷、湿 | 
| 皮肤色泽 | 红润 | 苍白、紫绀 | 
| 神志 | 清 | 淡漠、嗜睡 | 
	 
	  治疗
| 病因治疗(首先) | 原则是抗感染、抗休克同时进行。在休克未纠正前,应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在休克纠正后,应着重治疗感染 | 
| 控制感染 | 应用抗菌药物和处理原发感染灶 | 
| 酸碱平衡 | 常伴有严重的酸中毒,此时给予补碱5%碳酸氢钠200ml | 
| 心血管药物的应用 | 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而休克未见好转时,应采用血管扩张药物治疗 | 
| 皮质激素 | 应用限于早期、用量宜大,可达正常量的10~20倍。维持不宜超过48小时 | 
	
	2020主治医师视频考试视频百度网盘截图: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